正確/最適藥材 ─ 葛根
-----〈接上篇〉-----
葛根 Radix Puerariae
1. 學名: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2. 俗名:(中)雞齊根、亁葛、甘葛、粉葛、黃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條根。
(英)Kudzu vine root。
3. 來源:為豆科Leguminosae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乾燥根。藥典記載
其他亦可使用之植物,有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TP,CP,JP)。
【植物與藥材外觀】
![]() |
![]() |
野葛 |
甘葛藤 |
![]() |
![]() |
野葛 |
粉葛 |
1. 野葛-完整的多呈圓柱形。商品常為斜切、縱切、橫切的片塊,大小不等。表面褐色,具縱皺紋,可見橫向皮孔和不規則的鬚根痕。質堅實,斷面粗糙,黃白色,隱約可見1-3層同心環層。纖維性強,略具粉性。氣微、味微甜。
2. 粉葛-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除去外皮的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質堅硬而重,纖維性較弱,有的呈綿毛狀,富粉性。
【組織鑑別】
![]() |
![]() |
野葛根橫切面: |
粉葛根橫切面: 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內側石細胞偶見,類長方形、類方形,直徑25-74μm,壁薄,紋孔清晰。異形維管束排列成3-5個同心環。射線較寬,韌皮部與木質部寬度之比為1:8-10,韌皮部具少數分泌細胞,內含紅棕色塊狀物,形成切向不規則的條狀,晶鞘纖維較少。木質部大部為薄壁細胞,導管及纖維束較少。導管直徑26-127μm。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
【產地與產地水文】
野葛—產全國;粉葛—廣東、廣西。
粉葛約分佈於北緯20-27度與東經105-117度間,年平均溫度約20-24℃,年降雨量約1400-2000毫米。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壤土、砂土均可生長。
【功能與適應症】
解肌退熱、發表透疹、生津止渴、生陽止瀉。
用於外感發熱、頭項強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溫病口渴、泄瀉、痢疾、高血壓。
【成分與品質評價】
含Puerarin(葛根素)、Daidzein(大豆甙元)、Daidzin(大豆甙)、Genistein(染料木素)、Formononetin(刺芒柄花素)、Mannitol(甘露醇)等成分。
依藥典規範,合格藥材品質為:
CP:葛根素Puerarin(C21H20O9)>2.4%野葛亁品。
TP:野葛-葛根素Puerarin(C21H20O9)>2.5%;粉葛-葛根素Puerarin>0.25%
【HPLC圖】
![]() |
野葛根 |
![]() |
粉葛根 |
【附註】
代用品或偽品:雲南葛藤、豬仔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