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拉傷 勿冰敷過久
北市聯醫中醫傷科醫師謝明憲表示,臨床上遇到患者在急性扭拉傷後就診,常聽到患者堅定地說前兩天已經有冰敷過了,其實急性扭拉傷後需要冰敷的概念在醫學演變過程中已漸漸地被修改。現行最被熟知的RICE原則是1978年Dr. Gabe Mirkin在「Sport Medicine Book」中提出的原則,分別是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然而早在2015年,他再次提出修正,認為過長時間的冰敷與休息,反而會不利於軟組織修復而延長治療所需時間。
最新的急性軟組織損傷處理原則由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於2019年更正,分別為早期的Protection(保護)、Elevation(抬高)、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避免過度消炎處理)、Compress(加壓)、Educate(教育)。其中避免過度消炎處理是因為發炎有助於組織修復,過多的消炎藥物及冰敷雖然可以減緩紅腫熱痛,但也會減少氧氣、營養及修復因子的送達及廢物排除。所以在嚴重腫脹發炎的情況下,適度冰敷消腫是可以的,但也要避免過度低溫及過長時間冰敷,才不會影響後續修復。
謝明憲說,對於急性扭拉傷造成的肌肉、肌腱、韌帶損傷,中醫治療原則跟現代醫學也是相同,盡量以保護、固定、適度消腫為治療方法,後段療養也有導引及練功的方式幫助患者功能恢復。
部分急性扭拉傷的患者,因為平時較無訓練柔軟度或者是身體有些骨架歪斜、錯位,導致軟組織對於突然增加的外力,無法做有效洩力作用,以至於輕者僅軟組織發炎,稍重者則出現肌腱撕裂傷,更甚者出現跟骨、距骨、腓骨錯位。就是因為這樣的位移錯縫才會需要戲劇中常見到的復位手法。
謝明憲說,臨床上會有患者述說腳踝曾在某次扭傷後就常年不癒,當次扭傷也沒有嚴重的韌帶撕裂或骨折,但就是腫疼持續大半年也無法消退。經過觸診發現其足踝周圍的骨頭位置不正確,軟組織也依舊腫脹。結構的錯誤會導致足踝受力異常、循環變差、反覆慢性發炎而沾黏。而這些改變會阻礙距骨回去關節面,就連傷科復位手法也無法將之調整回去。對於這類骨錯縫的患者來說,在沾黏發生之前,將骨頭調整歸位就是很重要的治療。
謝明憲提醒,若民眾有發生急性扭拉傷時,要找尋合格的醫師幫助診斷及治療,不宜自行尋找坊間推拿師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