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中醫看待睡眠,認為心神安定才能睡得安穩,透過調暢氣血運行、舒暢情志來改善因壓力、焦慮等誘發的睡眠障礙。
2020-10-15 139
秋冬是乾眼症好發季節,常見於配戴隱形眼鏡、空氣品質惡化、長時間使用3C產品、冷氣房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等。
2020-11-01 143
天氣轉涼,早晚溫度變化大,加上東北季風夾雜沙塵,常引發過敏體質的患者上呼吸道不適。
2020-11-15 123

由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申請成立「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中醫實力。

六味地黃丸對神經毒素誘導鼠的腦組織產生保護作用,提高其學習記憶能力。在阿茲海默症動物模式中,增強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表現,提高保護能力,並改善了記憶障礙。
2023-06-01 21 •   
# 2756期  

中醫可透過多元方式解決化療副作用,其中雷射針灸有促進氣血循環的效果,對於化療後的手腳麻木,有不錯的療效。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團隊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除規律服用抗風濕性西藥外,搭配針灸、徒手治療及外用中藥洗劑等中醫整合治療,對於發炎指數、關節疼痛腫脹及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治療效果更佳。

新冠後的癢疹與一般過敏疹外觀類似,以凸或平的紅疹為主,並不會特別嚴重,可是皮疹和搔癢症狀會持續數週甚至更久,因此治療上更需要持久恆心。

所謂肝氣犯胃,影響胃氣升降失調所導致,除了胃食道逆流症狀,還容易有脅肋處不舒服,口苦口乾,容易生氣等症狀。

中醫師黃莉雯專為考生設計清肝益智茶,成分有菊花、枸杞子、白芍、石菖蒲、遠志等,沖泡後即可飲用。
2023-05-12 32 •   
# 2755期  

中醫善長調理體質、補足現代醫學尚未解決的謎團。面對因人而異、各種不同的長新冠、後遺症,根據體質辨證,給予個人化的對應藥物,以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2023-05-12 27 •   
# 2755期  

近年來,國內發生多起姑婆芋中毒案件,多與餐飲業者誤用姑婆芋有關。
2023-05-12 24 •   
# 2755期  

母親節將至,有鑑於更年期、尿失禁與職場家庭平衡等都是婦女常有的困擾。

研究團隊從《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上品藥萃取化合物,找尋能刺激長壽基因的促進劑。發現小鼠在餵食橙皮素後,竟能提升約3倍的CISD2表現量,證實橙皮素就是CISD2長壽基因促進劑。

春天濕氣重容易影響身體陽氣的升發,會產生疲憊、嗜睡、精神無法集中、頭悶脹等俗稱「春睏」的情形。
2023-05-01 62 •   
# 27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