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骨刺」又名「骨贅」,醫學上稱為「骨質增生」或「退行性改變」。
2020-10-01 282
由於耳鳴原因複雜,故初發性耳鳴需先經西醫專科醫師排除危險因素後,再考慮以針灸配合治療,臨床上有顯著改善。
2020-12-01 373
頭皮針刺療法因直接刺激大腦皮質反射區域,效果直接而有效。
2020-12-15 279

去年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向浸大中醫求診的患者,在確診感染新冠後半年至一年,有五成半患者仍出現最少一種長新冠症狀,最常見是疲倦、腦霧和咳嗽。
2023-11-15 88 •   
# 2767期  

姑婆芋與芋頭皆屬天南星科,兩者外觀極為相似,因此常有民眾誤食而造成中毒之案件。
2023-11-15 93 •   
# 2767期  

家裡的藥粉打開時發現結塊了,結塊是否變質?還可以服用嗎?
2023-11-15 85 •   
# 2767期  

秋冬氣候又冷又乾燥,特別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再加上較低的氣溫,有可能會提高感冒、過敏性鼻炎的的機率。
2023-11-01 145 •   
# 2766期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氣的衰盛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及衰老,所以「補腎」可以用來改善精蟲品質。
2023-11-01 96 •   
# 2766期  

燥邪傷肺,常出現乾咳、氣喘、口鼻乾燥等症狀,皮膚方面也會有乾癢的情形,甚至肺氣也會影響大腸,導致津液不足而便祕。
2023-11-01 97 •   
# 2766期  

對於長期慢性偏頭痛的患者,更是日常中頑固的惡夢。偏頭痛在台灣盛行率約為9.1%,是盛行率相當高的疾病。
2023-11-01 98 •   
# 2766期  

青光眼主要危險因子,除了高眼壓與視神經盤不穩定的血流供應之外,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年長者皆是高危險族群。
2023-11-01 89 •   
# 2766期  

秋冬的養生之道在「防秋燥」之餘,也要「防秋涼」,這時應著重養陰潤燥和健脾利濕的調理養生。
2023-10-15 273 •   
# 2765期  

中醫師戴毓萱表示,乾眼症盛行率逐漸提高,若希望能「治標又治本」,除了就醫治療外,還是要從乾眼症的根源做起。
2023-10-15 118 •   
# 2765期  

就中醫角度而言,落髮與肝、腎、脾胃及氣血密切相關,因此治療慢性休止期落髮的關鍵是養血以治本。
2023-10-15 113 •   
# 2765期  

雷射針灸是一種結合了傳統針灸和現代雷射技術的治療方法,相較於傳統針灸,雷射針灸具有無痛、非侵入性、安全等特點。
2023-10-15 115 •   
# 27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