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全 中西醫合療獲方位照護


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在「甲狀腺及甲狀腺癌的中醫治療」記者會中指出,健保署自113年起推動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結合中西醫力量共同照顧患者,明年度將擴大實施,納入子宮頸與子宮體癌症及甲狀線癌,讓更多患者受惠。
其中特定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將腫瘤病人經手術、放化療後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等症狀減輕到最低,讓病人順利完成整個西醫療程。
高雄市立鳳山醫院中醫師鄭宇真說,甲狀腺癌的中醫介入時機,包括患者接受甲狀腺手術後,即便有形的腫瘤已消除,但趨性仍在,中醫除了幫助能減緩局部腫脹,也可調整氣機避免疾病再犯。也可透過中醫改善手術後的後遺症,包括喉返神經損傷、水腫導致聲帶功能異常等症狀。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表示,中醫將甲狀腺疾病稱為癭、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名稱。癭病主要指以頸前結塊腫大為特徵的病證,相當於西醫學中具有甲狀腺腫大表現的疾病。中醫對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主要以理氣化痰,消癭散結。以甲狀腺腫(Goiter)為例,常為肝氣鬱結型,病患常抱怨咽中異物感或呼吸不暢,此時用柴胡、半夏和厚朴用藥,加上軟堅散結的中藥如天花粉、浙貝母和夏枯草等來處理硬節,此外婦女久病者輔以滋腎如六味地黃丸來強化效果。所以中西醫結合處理甲狀腺疾病可獲得全方位的照護。
北市聯醫中醫兒科主任陳重嘉指出,甲狀腺疾病導致代謝紊亂,可能引發情緒波動、焦慮及社會適應等心理問題,可採取調和氣血、疏肝解鬱、養陰益氣、溫養脾腎等方劑調理體質,減輕疾病對心理的影響,並經由飲食、運動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恢復身體平衡促進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