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概念
1973年9月初版
序 許鴻源
我國及東南亞一帶華僑居留地區,疾病治療方法有西醫療法與中醫療法二種,其目的雖同為疾病之治療,但方法在理論上確有很大的分別。前者係採取「對症下藥」,先尋求其病因病名,然後予以治療;後者係採取「對證下藥」,先求知其體質因素、精神症狀,無須求知病名亦可治療。
西醫療法對疾病之診斷確有長足之進步,但對治療方法尚有很多盲點,例如肝病、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風濕病、高血壓症、動脈硬化症、過敏性症、婦人不定愁病狀(自律神經失調)、癌症等,以上之治療,以西醫療法則甚感棘手,但如用中醫療法似較容易。
又西醫療法所採用之藥品,係合成藥品或由天然物所抽出之純粹藥品為多。此種藥品在發現當時,的確對某種疾患有治療效果,但後來漸漸發現其副作用,例如配尼西林的休克,一種叫做Thalidomid 的畸形兒出現,副腎皮質賀爾蒙 Prenisolone 的副作用等,對人體危害情形相當嚴重。因此,對西藥藥品有重新評估之必要。相反地,中醫療法大部分用天然藥物治療,此種藥物固然也有毒劇藥,但其數量不多,而一般藥材毒性甚少,此實為中醫療法頗受重視的原因之一。
著者自明治藥科大學畢業後,進入東京大學藥學部生藥學教室研究時,對中國藥材發生濃厚之興趣,爾後在臺灣省衞生試驗所、臺灣必治妥研究所、中國文化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服務期間,曾先後在國內外學術雜誌發表有關學術論文數十篇。對中醫治療方法在余暇時亦注意了,最近在國際上,我國中醫治療系統之一鍼灸方法,漸次受到國內外學術界、醫藥界之重視,其研究已有相當之進展。而中醫藥亦隨之受注意,可惜的是中醫藥在我國內有關中文著作雖多,但大部分過於專門或深奧難懂,著者有鑑於此,編集較容易瞭解之《中國醫藥概念》呈請中醫藥委員會出版,一方面翻成英文版,另行出版。使一般人及外國人也容易瞭解中醫藥之真髓。
著者非中醫臨床學家,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各界人士有以指正,以便再版時加以補充。本文第八章中醫向難證的挑戰,係友人橫濱市立醫科大學講師石原明博士著《現代漢方》所引用者,又病證與方劑之選方由藥學之友社《現代漢方治療指針》所引用,合併誌謝。
本書之出版蒙顏春輝署長及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奚南薰、林明道處長之題序,同時編輯本書受張憲昌、吳桂女兩位藥學士之協助,特此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