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復興聲中 談《難經》之重要與《難經》之難
1968/3/18 新醫藥週刊第135期 第八版
文 黃維三
《黃帝內經》、扁鵲《難經》與張仲景《傷寒》、《金匱》,向為習醫者師徒相授必讀之書。但在三家之書中,尤以《難經》最為難說、難用、歷代註解者亦少,是以古人對《難經》書名之解說,若依體裁論,固為問難之難(即一問一答之意);倘以內容言,則可指為困難之難,如唐朝楊玄操即云:「以其理趣深遠,不易卒了,故名《難經》」。
余愚而好學,自幼研讀《難經》,寢饋於斯者,凡三十載,承乏在中國醫藥學院任本書教席,診餘之暇,寫成《難經知要》,與《難經白話句解》二書,先後在〈實驗中醫藥雜誌〉及〈中國醫藥雜誌〉陸續刊載。邇來,又曾數度承本省各縣市醫藥團體寵邀,講述《難經》之重要與《難經》之難,信知各地同道對本書饒有與趣者甚夥,不能不謂乃我中醫界之好現象。爰將上述講演大網假新醫藥週刊披露,藉供熱愛本報讀者之參考,並乞高明不吝惠予教正,或有疑問,仍期相互討論,俾在中華文化復興聲中,克服研讀本書困難,當有助於發揚我國固有之醫藥學術焉。
一、《難經》之重要
1.《難經》是讀《內經》的重要參考書:①是闡明《內經》的第一部書;②補《內經》之未備;③發《內經》之未發。
2.《難經》在脈學中的重要:①獨取寸口為診脈標準部位,沿用迄今;②申明脈學的原理;③啓示脈學的秘訣。
3.《難經》在生理學中的重要:①創「腎間動氣」說,為人生命之基礎;②樹立「五臟系統」作為一切診斷治療之準則;③強調「整體觀念」,將人體各部機能均視為一個整體。
4.《難經》在病理學中的重要:①陰陽偏勝的病理;②五邪所傷的病理;③虛則受邪,旺不受邪的病理。
5.《難經》在診斷學中的重要:①啓示憑脈斷病之法;②長於決斷死生吉凶;③開證侯分類之先河。
6.《難經》在治療學中的重要:①直接治療法則:「虛則補之,實則瀉之」;②間接治療法則:「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③隔一隔二治療法則:「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④預防治療法則:「治肝之病先實脾」。
7.《難經》在針灸學中的重要:①治病用穴少;②手法重得氣;③以經絡學為基礎,申明迎隨補瀉之理,此即所謂古法針灸。
8.綜論《難經》的價值:①內難並稱,同為中國醫學最古典籍;②太史公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③《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甲乙經》均與《難經》一脈相傳;④宋時尊扁鵲為針灸之祖;⑤考試院列為中醫考試必讀之書;⑥中國醫藥學院列為必修課程;⑦蘇東坡先生對《難經》之評語:「……如醫之有《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槃走珠,如珠走槃,無不可者,若出新意,而棄舊學,以為無用,則狂而已。譬如俚俗醫師,不由經論,直投藥方,以之療病,非不或中,至於遇病輒應,懸斷死生,則與知經學古者不可同日語矣。世人徒見其有一致之功或捷於古人,因謂《難經》不學而可豈不誤哉。」《楞伽經跋》
二、《難經》之難
1.難讀:①必有《內經》的基礎,才可讀《難經》。例如:A.第一難,論動脈獨取寸口,必先知《內經》全身遍診之法;B.第廿二難論何謂是動病與所生病?必先知十二經脈的病候;C.第六十二難,論五藏有五俞,何以六府多置一俞?必先知五藏五俞與六府六俞的穴名。②先秦文字多用假借。例如:A.第十三難:「脈數、尺之皮膚亦數。」B.第八十難:「有見如入,有見如出。」C.他如:藏臟、府腑、榮營、腧俞、輸、內納……等。③《難經》文詞言簡意賅。例如:A.五藏:多言藏象非指實質藏器,B五藏病狀:第七十四難謂;「五藏其病眾多,不可盡言」故用春夏秋冬作代表,但在七十五難則用東西南北作代表,C.言脈:尺部寸部有時稱為陰部陽部,有時稱為上部下部。
2.難解:①後人註解《難經》多有曲解者。例如:A.第六十九難既云:「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但在七十五難中又云:「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註者多為曲解;B.第二十二難論何謂是動病與所生病?諸家均以《難經》之說未當,然各是其說,仍未令人滿意。②後人註解《難經》亦有誤解者。例如:A.第九難「數者府也,遲者藏也」,註者解為臟腑之病實誤;B.第七難,一歲六氣之旺時與旺脈,與第十五難一年四時旺脈,註者混為一談。③後人註解《難經》更有不解者,例如:A.第一難:「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B第六十八難:「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3.難用:①《難經》多言原則。例如:A.第十三難論色脈當參相應:「相勝者死,相生者愈」;B.第七十四難言五損治法:「損其肺者益其氣」;C.第七十二難論針法之迎隨:「知營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隨其逆順而調之」。②多係舉例性質。例如:A.第十三難色脈相應診法,只舉肝脈為例;B第七十四難言五藏病狀,只舉肝脈為例;C.第七十七難謂上工治未病,亦只言「見肝之病,先實其脾」為例,其餘各藏,必須類推。③《難經》書中不載一方:A.《內經》書中尚載十二首藥方;B.《難經》只言高深治則,不載一方;C.反而不如後世有證有方有藥之淺明醫書,比較容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