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生藥之生藥學研究

1965-09-20 154

1965/9/20新醫藥週刊第6期 第四

文 那琦

發掘天然藥用資源,加以研究整理,以期其有效而合理的利用,為今日生藥學研究之主要使命。臺灣得天獨厚,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動物生藥與礦物生藥,亦不在少數。                                        

藥用植物之調查研究,如中國醫藥學院甘偉松教授近二十年來之苦心研究,已著有《臺灣藥用植物誌》二冊,第三冊近期即將出版(預定出版六冊),對於臺灣民間藥之調查研究,已著成《臺灣植物藥材誌》二冊,《有毒植物》(預定八冊)一冊已完稿,近著《藥用植物學》即將問世。臺灣必治妥硏究所所長許鴻源博士,對於臺灣藥用植物發掘研究,功績尤偉。臺灣藥用動物之研究,中興大學誠莊容教授,已著成《臺灣藥用動物》一冊。中國醫藥學院教授許喬木博士之《藥用動物學》即將完稿出版,臺灣藥用礦物之調查研究,許喬木教授之《藥用礦物學》亦可望於短期間內著作完成。

生藥學研究方面,許鴻源博士、顏焜熒博士與作者等近年來均向此一方面努力,積有若干業績,而台大顧文霞去年百種生藥之初步研究,更令人刮目相看,植物化學方面之研究,尤展開蓬勃氣象。許鴻源博士對於臺灣產藥用植物成分研究,臺北醫學院楊藏雄博士、高雄醫學院盧盛德教授對於生物鹼系統之成分研究,臺北醫學院顏焜熒博士對於Coumarin系統之成分研究,臺大理學院林耀堂、陳發清二教授對於植物化學研究方面之卓越貢獻,厥功尤偉。

農藥研究方面,臺大農學院陳玉麟博士,屬斯界權威;農藥製造方面,中國醫藥學院魏吉恒教授,積有多年實際經驗,更屬優越。植物化學著作方面,許喬木博士著有《臺灣藥用植物成分》,已出版一冊,國防醫學院金明儒博士譯著《藥用植物成分研究法》,顏焜熒博士著有《生藥化學》一書均屬一時之選,研究臺產生藥成分,近二十年來,幾成為臺大藥學系、國防醫學院藥學系、高雄醫學院藥學系、中國醫學院藥學系與北醫藥學系研究之主要工作。

本草研究方面,臺大植物系于景讓博士、高雄醫學院長杜聰明博士、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李煥燊博士,均有卓越之研究。而許鴻源博士、顏焜熒博士以及作者等均努力向此一方面積極推進。惟一缺憾為生藥之藥理學研究方面,似尚無若何開展,至於生藥製劑方面,順天堂製藥廠與日本長倉製藥株式會社技術合作,進行中藥顆粒劑之生產,並展開中藥科學化講習會,華佗氏製藥廠與日本小太郎會社技術合作進行中藥片劑之製造,均足以顯示今後中藥科學化製劑之未來遠景。

綜如上述,自由中國對於生藥研究,已開闢光明之途徑,今後如何展開聯合研究,當為今日之重要課題。關於臺產生藥之系統研究,當分為下列各部門:

一、本草考察研究

《本草》為我國古代藥學典籍,自漢魏六朝,中經唐宋,以迄明清,作家三百餘家,成書二千餘卷,形成一貫體系。對於藥名之衍變,種類產地,採造時月,加工方法,以及由於悠久歲月之遞嬗傳承間,所產生之同名異物等歷史及地理的變遷,均待進行本草之系統考察研究,以究明其基本,故吾人如研究臺產生藥必須從本草考察入手,易言之,吾人如放棄本草考察,而欲獲致對於中國生藥之全盤認識,概屬不可能。

二、藥用植物學,藥用動物學與藥用礦物學研究

樹皮草根之植物性生藥,由來於藥用植物;烏獸蟲魚之動物性生藥,由來於藥用動物;岩礦化石之礦物性生藥,由來於藥用礦物,是以吾人欲究明生藥之來源,必先就三大自然界之天然物,進行基礎研究,吾人試研究一種植物性生藥,必須先究明其原植物,依據植物分類學,就採得之原植物,觀察其根莖花實之形態,而判定其種屬,確定其植物學名,為生藥學研究之張本。

生藥學研究

草根樹皮之生藥,經過乾燥加工後,其外觀與原植物之生品有若干出入,單憑肉眼觀察不能辨認其由來於何種植物之情形極多,故須運用顯微鏡以觀察其內部構造,依據比較植物組織學方法以判定其原植物,確認其屬種,直言之,運用解剖學方法以判定生藥之來源為生藥學研究之主要目標,進而鑑定其真偽精粗,斷定其品質之優劣,以釐其規格,尤以由來於近緣植物之生藥間,必須賴生藥學研究以確認其原植物,為利用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之工作。我國生藥,柴胡有南北之分,烏頭有草川之別,如不運用生藥學研究方法以確定其原植物究為何種?則成分研究無由進行,故生藥學研究乃研究生藥之基本工作。

四、植物化學研究

生藥之藥效,由來於其有效的成分,為無可否認之事實。故植物化學(一稱生藥化學)之研究,實為生藥研究之重要部分。有效成分經抽取之後,就抽得之結晶或單一物質研究其化學結構,屬於專門之研究工作。近由於植物化學之突飛猛晉,新成分層出不窮,此一方面研究,已展開新的階段。

五、藥理學研究

就提得之生藥成分,運用動物實驗以研究其藥理作用,而確認其藥效,並訂定其劑量,或探求化學構造與藥理作用之關係,創造更為理想之藥品,另一方面則研究生藥之毒理作用,研究其有無副作用,亦屬重要之工作分野。

六、方劑研究

前述各項研究,大抵就單一藥材加以基本研究,至於中藥之複雜方劑,則進行綜合的生藥成分與綜合的藥理研究,更為今後必須加以研究之重要工作。中藥方劑為數極多,其文獻之考察與歸納,亦屬於專門領域之工作。

七、製劑學研究

生藥製劑,當不限於舊藥之丸散膏丹,輓近所謂科學化製劑之創作,正展開光明遠景,以保存原有優秀成分與效能,而攜帶容易,服用稱便之藥劑,為今後令人矚目者。

以上不過就其主要研究單元,略述其梗概,實際上生藥之系統所涉及之問題,當不止此。茲就前述各部門工作,就其縱橫相互之關係,用下表說明。

 

作者簡介

那琦,1919年生於遼北(今遼寧省)開原,國立瀋陽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赴日留學,獲日本國立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歷任瀋陽醫學院生藥學助教、講師、副教授。1948年赴臺,歷任臺灣省衛生試驗新技正,內政部衛生司幫辦兼代藥政科科長,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副教授,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臺北醫學院教授等職;曾兼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召集委員,中華藥典及中藥集編修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等。

那琦教授用一生的歲月,努力教育莘莘學子與推動臺灣的中藥生藥研究,著有《本草學》一書。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