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配穴的方法~ 講述於輔仁大學針灸社
1981/12/21 新醫藥週刊第853期 第二版
文 郭家樑
輔仁大學人才輩出,蜚譽中外,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大學,我的長子嘯天能在輔大求學,我深引為榮,今天我能在輔大針灸社和各位來共同研究針灸學術,我也深感榮幸。
我提倡針灸,因為針灸是中華文化,而我是中國人,中國人愛中國文化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更以身為中國人而弘揚中華文化為榮。
我提倡針灸的素志,是以達到「人人針灸」全面化為目標,我的意思請別誤會,我提倡針灸並不是要人人都去做針灸醫師,而是希望大家都懂針灸,都會善用針灸,這也就是中國人應愛中華文化的本義。
各位都具有愛國家、愛文化的高情操,具有高度熱誠在學習針灸、研究針灸、發揚針灸,這是本人深表讚佩的。
經穴、配穴、手法,這是研習針灸的三個重要部份,我們不能忽視,現在我們談談針灸配穴的方法。
針灸配穴如同藥物治療的配方一樣,這樣依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選定對這種病症有效的穴位,叫做配穴。
配穴對治療疾病的效用關係很大,其在臨床運用上,每種配穴方法在其一定的條件下,都有它獨特的治療效果。而在選穴上,為了迅速的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應講求配穴的藝術,那就是配穴要少而精到,療效要高,絕不是以多為勝的配穴,所以「華陀用穴,穴不過三」,這值得我們重視。
茲將一般常用的配穴方法簡介如後:.
(一)循經配穴法:
這是依據臟腑經絡學說,根據疾病證候,在其所屬或相關的經脈上選穴。但在運用時卻有「本經取穴」和「異經取穴」之別。
「本經取穴」就是病在某經就選取某經的經穴,這是按「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道理而取穴的。
「本經取穴」有「局部取穴」和「遠隔取穴」的兩種方法。
「局部取穴」是在本經距離病所較近部位取穴。「遠隔取穴」是在本經距離病所較遠的部份取穴。
「異經取穴」是病在某經,選取與該經有關的穴位。一般是取其些為表裡經脈的四肢經穴。
「本經取穴」和「異經取穴」的方法,在運用上既可單獨應用,也可配合使用,每次取穴以不超過三穴為宜。
(二)子母配穴法:
此法多用於臟腑疾患,但經絡病症亦可採用。首先判斷發病臟腑或發病部位的所屬經絡,辨別疾病性質的虛實,依照「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的原則,採用本經或異經的五行穴,施以相應的補瀉手法。
(三)驗方配穴法:
針灸學家大多知道輸穴的主治功能有其一定的特異性,如四總穴、八總穴、十三鬼穴、天星十二穴等,都是歷代針灸醫家臨床配穴經驗的總結。
近代針灸醫家,又發現了很多的新穴和奇穴,這些取穴少,療效高的方新穴,我們應加以重視,作進一步的體會和探討其應用價值,更益於發揮其醫療功能。
(四)特定穴配穴法:
所謂特定穴,就是具有特珠治療作用的輸穴,如常用的原、絡、郄、募、俞、八會穴等,這些輸穴的主治作用,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如果我們能掌握其規律性,才能在臨床上運用自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五)對症配穴法:
這是針對患者的症狀而配穴的方法,如發現兼併症候,應避免單純性的對症治療,切忌配穴龐雜,茫無頭緒。但在下列三種情況下應以對症配穴法加以運用:
①明確診斷後在治本的基礎上,對主要症狀予以對症治療。(在主症用穴外,適當的選加對症的輸穴。)
②未明確診斷之前,對主要症狀,予以對症治療,以解除患者的主要病痛。
③單一症狀可施行對症治療的配穴法。
(六)接經配穴法:
應先診斷出屬於何經的病症,然後取其同側與上或下所接的經脈,或取手足同名經脈的五輸穴、郄穴或絡穴。
以上是簡單扼要的提示,並舉實例加以說明,希望各位善用針灸以助己助人,共同來發揚我們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以盡到我們身是中國人的光榮義務和本份。
作者簡介
郭家樑,台灣著名中醫師、針灸師。組織中國針灸學會並任理事長,對於台灣中醫學的推廣有相當重大的貢獻,也是臺灣早期提倡食療藥膳的先驅。著有《中國針灸經穴學》、《針灸精蘊》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