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出產辨
我國醫學有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兩大系統,前者俗稱「西醫」,後者俗稱「中醫」,其實此二者均甚考究。此兩大系統對於國民保健與疾病之治療,確實都有很大的貢獻,然此兩大系統無論從其出發點或理論體系,均各自有其體制,而有劃然的區別。尤其對於所用的藥品,前者以純粹的化學藥品及合成藥品為主;後者所用之藥品則以天然藥物即所謂藥材為主,而能運用複雜的方劑尤為其特色。
考據生藥用於疾病之治療,概與我民族發生略近,同時,我國遠在所謂三皇五帝之原始時代以前即有所謂民間藥,其種類用途等隨時代之演進而日趨豐富,至創製文字以後,逐漸有藥物之記載。如四書五經中已出現若干藥物知識之文句,《詩經》、《大雅》、《小雅》等出現若干藥物名稱,及戰國時代的《山經》(400 B.C.)《海經》(120 B. C.),雖非純正的藥書已收錄杏、桂、朮等藥物五十二種,及《神農本草經》問世,正統的藥書出現以來,歷二千年間的傳承,藥品數目愈積愈多,考察逐漸深入,用途亦日趨廣泛,至明代的《本草綱目》時,已達一八九八種之多,自《神農本草經》以至《本草綱目》,其間藥品在不斷改進之中。茲就主要本草專籍的大致情形列舉如下:
本草書中所錄藥材雖已接近二〇〇〇種,然實際上今日中醫師處方所習用的藥物,最常用藥材計有大黃、黃芩、當歸等二三五種;次常用藥材有海金沙、鴉膽子等一四六種;少常用的藥材有伸筋草、天仙藤等一四一種,總結常用的中藥約有五二〇種,綜合地方性常用的民間藥草類估計在內,現在實際被使用的藥材不過一〇〇〇種左右。因我國地域廣大,天然物質豐富,致同一藥名,往往由於來源(Origin)復雜,原植物時有混淆。近年來由於我國生藥學界以及日本生藥學家,不斷研究,已逐漸闡明。(上述抄錄自拙著中藥成分最近的研究緒言)。
我國中醫藥家注重中藥材的原產地,一般稱「地道藥材」,編者由於研究上之需要,經常對各種藥材作生藥學的評價研究,前後所做計有金銀花、厚朴、澤瀉、黃連、地黃、柴胡等。吾等於從事比較藥材學之研究途中,發現陳仁山所著《藥物出產辨》,甚有參考價值。觀乎陳氏之自序知其經營藥業數十年,尤其留意地道出產,又遍訪諸親身採藥販藥之人,而將所得寶貴資料及經驗編著成此書。
本書於民國十九年出版,現已絕版。至今雖經約五〇年,未見有類似此種書籍之出版,現應中醫藥界的要求,複印重刊。因本書未編索引,遂依字劃加以整理附上索引,將來有機會擬再附加科學上之解釋,期使我國固有中藥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原書係前故九州大學藥部教授塚本赳夫博士所贈送,僅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