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腎病惡化 中西醫整合治療成趨勢


慢性腎病已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影響約12%的人口,洗腎患者更突破9萬人。根據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名列第10位,顯示慢性腎病已成為重大健康議題。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在國醫節記者會提到,為了延緩腎病惡化,健保署推行「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希望藉由早期中醫介入,減緩病程進展、延後洗腎時程,提升病人生活品質,並建立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模式。研究顯示,該計畫可顯著改善腎絲球濾過率(eGFR)等臨床指標,有助於提升慢性腎病患者的預後與健康狀況。
慢性腎病是腎功能逐漸衰退的疾病,西醫治療主要以降蛋白尿、控制血壓為主,但長期藥物使用可能帶來副作用。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表示,中醫治療原則以健脾益腎、利濕化濁為主,並輔助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類固醇依賴,延緩腎功能惡化。治療方式包括中藥、針灸、穴位按摩以及八段錦等,能有效幫助病情穩定。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澤宏指出,當腎臟代謝功能受損,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雜質時,就可能導致腎衰竭,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急性腎損傷經適當治療可痊癒,但慢性腎臟病通常為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預防慢性腎病至關重要。
實證醫學已證實,中藥可有效減少慢性腎病患者發展為末期腎病的機率,降低死亡風險,無論年齡、性別或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能受益於中藥治療。因此,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中西醫整合治療,將有助於延緩腎病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黃澤宏補充,預防慢性腎臟病可由調整生活作息,不抽菸、不酗酒、不熬夜;每周規律運動至少3次;控制飲食,不要吃太鹹,攝取均衡良好的營養;再加上中西醫藥物整合治療及定期追蹤,不任意服用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