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 從調理脾胃改善脹氣

2025-10-15 25

66歲的林先生,近兩個月受到坐骨神經痛困擾,坐立難安、無法久坐或開車,夜晚也常因疼痛而失眠。起初他透過復健及服用止痛消炎藥稍有改善,卻在近日出現胃部疼痛。經胃鏡檢查發現,胃內竟有四處潰瘍。林先生回憶,過年前出國時就常覺得脹氣、打嗝不止,甚至呼吸不暢,返國後症狀持續惡化,最終不得不前往急診。

欣悅中醫診所中醫師梁世瀅指出,林先生的情況與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有關。這類藥物會破壞胃黏膜防護層,使胃酸直接侵蝕組織,引起潰瘍、脹氣及打嗝等不適。以針灸治療,包括中脘、足三里、翳風、耳穴神門及胃點等穴位,幫助調理腸胃氣機、緩解疼痛。治療後休息一晚,隔天脹氣與打嗝的情況即改善七至八成。

中醫認為,胃潰瘍屬於「胃脘痛」範疇,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舒、或藥物損傷脾胃所致。梁世瀅表示,中脘穴具有和胃寬中、消食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胃脹氣、打嗝及食慾不振;足三里穴則能健脾益氣、調整腸胃功能,所謂「肚腹三里留」,用以治療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腸胃蠕動功能不佳、排便不順症。

在藥物治療方面,梁世瀅常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方,配合個人體質加減應用。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可健脾益氣,陳皮、半夏、砂仁、木香能理氣和胃、生薑助運脾陽,全方共奏益胃補中、理氣和胃之效。針對胃酸過多者,可加海螵蛸與牡蠣以中和胃酸;若胃黏膜受損或有出血傾向,則配伍川七、阿膠,有助修復潰瘍、止血生肌。

梁世瀅提醒,胃潰瘍患者除了接受治療,更需注意生活習慣。三餐宜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與刺激性食物;餐食以軟爛、清淡為主,烹調以蒸、煮、燉為佳,戒除菸酒與濃茶咖啡。若能同時調整情緒、減少焦慮壓力。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