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濕? 從健脾著手
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等。
新樓醫院中醫師趙家儀指出,若不了解自己的體質者,可以選擇四神湯,組成有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此四味藥性平和,適合脾虛濕盛者服用,也可以把四神湯的水來煮飯,變成「四神飯」,也有健脾祛濕的效果。
趙家儀說,濕,就是平常所說的水濕、濕氣、濕邪,當多於的水濕淤積在體內無法被及時排出產生的現象。濕氣重,會令人變得身體沈重,嗜睡,面部,眼睛浮腫,食慾下降,伴隨胸悶,腹脹。「濕」可以同時與「寒」、「熱」結合,就會形成「濕寒」及「濕熱」兩種狀態,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無法排出則為「痰濕」。
脾胃是人體代謝水分的臟腑,中醫認為脾氣健運與津液的生成和排泄有關,若脾失健運,脾氣虛會導致水液在體內停滯。體內濕氣太重的原因為:一、喜歡吃冰冷食物,容易造成脾胃虛寒,代謝力下降;二、長期吹冷氣,少運動,環境濕度太高,小便不暢或排汗少;三、經常熬夜,造成代謝力下降。
趙家儀提醒,市面上常見的紅豆水,玉米鬚茶,雖有利濕利尿的作用,但不宜天天喝,因為久服容易傷害脾胃陽氣,且排出過多的水分也容易造成身體乾燥、口乾,最多一週1~2次,體質屬於虛寒者更須慎用! 可以配合運動,微汗出即可,因體內濕氣重的人,若做大汗淋灕的運動,反而會因為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的分泌物反而會致毛孔堵塞,造成皮膚過敏,濕疹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