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針灸

1981-06-19 15

1981/09/19 新醫藥週刊第805期  第四版

文  商清德

針灸者,乃我國古代最早物理醫療器具,也是最簡便、最有效的醫療方法。其經歷數千年,歷代學者苦心研究發明,而流傳至今;其醫理仍是那麽的神秘,使人無法測出其原理,而公諸於世。

研究針灸的醫學,要做到窮本溯源的工作時,則需考查針灸的醫學史。可是針灸的醫學史,在上古時代尚無具體的記載。

自從針灸學術的發明後,至今根據史學家所推測,最早的年代是屬於「石器時代」,此皆為傳說,無所考證。後來到殷朝以後,有人發現出土的古物內,僅有砭石、瓷片等物,才證實上古的針,皆以石器製成。由此可知,上古時代無鐵針之說,又無針灸書籍的著作所載。

《山海經》云:「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鍼。」這就是砭石治病的根據,直到周秦時代,才運用金屬的針治病。

自古以來,不少學者,會在古人遺下的書本上,尋求針灸學術的門徑,希望熟習

針灸術,在治病方面,可以補助藥力不足之處。然而未經多久,卻又把針灸諸書棄之腦後,從此不提,這是什麼緣故呢?

主要是描寫經穴位置的文字太簡單,經穴之位置,分布於人身體上的不同部位,

用文字來描述,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古時沒有解剖學,人身的部位和骨骼的名稱都很簡單。因此,古人無法把經穴位置,作詳細的描述,使後之學者一目了然,因而後學之輩,雖竭盡心力,也覺得茫無頭緒可從。加以古人的人形經穴圖,過於粗劣,且經穴之多,實令人難以明瞭。

而針灸又需忌其經穴與手法之使用,由於古書上,各家各執一詞,更使後進學子

茫然無緒,而無法將其加以利用,以達到懸壺濟世的目的。

是以學醫者下針之際,必要明其經穴之順逆,並且顧及從何先下針,才不致使病人的病情,發生相逆的現象,而導致殘廢或斃命。

上古之學者,早將「針灸」二字,加以詳細的說明。如人體臟腑發生障礙,祇要將針對準部分經穴扎下,則人之臟腑隨即恢復其原有之機能,而將病源從體內驅逐出。或者如某部位發生了障礙,而針灸或藥力達不到,或不可下時,則可用艾草灸其上部,病情隨即減輕。此皆針灸之妙,實非昔今之西醫們,所可與相提並論之處,也是今之科學,所不能解釋的神秘之處。

針灸乃為世界公認在醫術上,是一門最有價值的醫療術。可是針灸並不易學精,學之不精,就有危險之患。「針」、「灸」二術之名稱也,其妙無窮,其巧無比,其效之靈,片刻生效。大凡精良的醫師,對於穴位的認識有準確經驗與素養,凡一針施下,即可判斷患者病症的輕重與易治不易治。

《中庸》云:「阮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矣。」將此來比針灸之妙,實非過言。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