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之演進與現況

1980-10-13 21

1980/10/13 新醫藥週刊第791~793期

衞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齊賢於十月六日下午二時在世界中國醫藥學術大會作特別講演「中國醫藥之演進與現況」,誌其內容於下,分四點向各位介紹:

一、中國醫藥,創始於紀元前三千一百多年,到現在將近五千年。當時黃帝神農氏,看到人民生病之痛苦,於是研究醫藥,日嘗百草,確定藥性與藥效,遂發明調和藥品,及解毒的方法,後世奉為中國醫藥之始祖。

紀元前二六九〇年,繼神農氏之後,研究醫藥,而有突破性之創作與發展,首推軒轅黃帝與岐伯大師,當時研究範圍極廣,包括天文、地理及陰陽五行,寒、暑、燥、濕、風、喜、怒、憂、怨、恐的致病原因,以及經絡、俞穴、藏府、氣血的研究,當時黃帝與岐伯研究人體構造,解剖屍體,研究心、肝、脾、肺、腎之形狀,及大小腸、膽、胃、膀胱,有多大多小?那一部份多氣多血?那一部份少氣少血?看看有沒有標準?此為中國四千年前,研究生理解剖之概況,見《黃帝內經•靈樞》,後有俞跗繼黃帝與岐伯之學說,採取手術療法,割皮解肌,開胸切腹,洗滌腸胃,破腦整髓,易筋換骨,此類手術在紀元前二千年左右即已實施,較諸現代最進步最科學之儀器由名醫操作,未見能使古人遜色。

紀元前三五一年秦越人繼其後,虢太子死,越人使用針灸及藥物治療使太子復生,這種針刺技術,可說已到神乎其技。

東漢張仲景集上古、中古之學說,研究傷寒病症,製作醫療方劑,曰《傷寒論》。雜病治療,曰《金匱要略》。數千年來為我國醫藥之範典。

西元二一〇年,後漢華佗為解除病患手術之痛苦,創用麻醉手術,凡是內科外科疑難病症,令患者先服麻醉劑,然後破胸開腹,割除病毒,洗滌腸胃,再行縫合,敷以藥膏,所有患者,沒有一個不痊癒的,此種麻醉手術,在西元二一〇年時代,我國已創行之矣。

金元時代,李東垣、朱丹溪,一創脾胃之說,一究痰火要義。王肯堂擅究百家醫藥,集醫之大成。陶節庵《傷寒六書》,發仲景所未發。薛己之外科,補東垣之未備。

戴元禮之《證治要訣》,葛可久之《十藥神書》,錢瑛之《小兒方論》,均為元明時代之有名醫家。這些都是中國了不起的大醫生。

二、中藥方面:中國藥物之研究發展,由臨床經驗累積而成的。先聖先賢,以純哲學之觀點為基礎,而使中藥之療效,達到系統化、規律化,現代稱謂科學化。因中藥與西歐之化學藥品不同,其採取之範圍,無所不包,例如「水」分天水十一種、地水三十種;「火」十一種;「土」六十種;「金屬」二十八種;「玉石」八十五種;「鹵石」四十七種。草類:「山草」七十種、「芳草」五十六種、「隰草」一二六種、「毒草」四十七種、「蔓草」六十二種、「水草」二十二種、「石草」十九種;「苔類」十六種;有名未用之草藥,一百六十二種,現代新發現藥品,尚不包括在內。「穀類」四十四種;「釀造類」二十九種;「蔬菜類」一〇五種;「菓類」一一八種;「木類」一八〇種;「服器類」七十九種;「蟲類」卵生、化生、溫生九十七種;「鱗類」龍九種、蛇十一種、魚六十八種;「介類」黽鱉十七種,蚌蛤二十九種;「禽類」水禽、原離、林禽、山禽六十六種;「獸類」獸、畜八十六種,「人部」三十五種,合計可以入藥者,一千八百七十一種,此為中國《本草綱目》引載之藥物,其包羅之廣,搜集之博,可以概見。上項藥性,有寒、熱、溫、涼之分與升、降、浮、沉之別。藥味有甘、鹹、苦、辛之分,有毒、無毒、畏、惡、禁忌、相反之別。有緩、急、齊、偶、相生、相尅之法,及宣、通、瀉、補、輕、重、滑澀、燥、濕之用。中國藥物之研究,精、微、嚴、謹,確實合乎科學。中國本草書籍甚多,以李時珍最為完善。西元一五七二年,明•李時珍集合古今二百七十六家之著作,增藥三百七十四種,醫方八千一百六十。編著《本草綱目》,可謂集中國醫藥之大成,而今日國際研究中國醫藥者,無不視之瑰寶,故中國醫藥之成果,乃由五千年來病患體驗而獲得之結晶,亦為中國文化重要之一環,民族生存之保證。

三、針灸:中國之針灸,創於紀元前二六九〇年黃帝問於岐伯曰,余有成萬百姓,他們有了疾病,余欲勿用毒藥,無用砭石,欲以一支小針,通其經脈,調其氣血,治好他們的病。針的刺入與抽出,要能發生作用。並可傳於後世,故有《黃帝•靈樞經•十二卷》之著述。

晉•皇甫謐集中古名醫俞跗、醫緩、扁鵲、醫和及漢之倉公、仲景、華佗等之要旨,而著《甲乙經》對人體各種疾病,採用針灸療法,由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陽明、厥陰,十二經絡發揮,加入任、督二脈、為十四經脈,以穴療病,用開、闔、流注、補瀉之手法,舒暢氣血,調和經脈,更以陰蹻、陽蹻、陰維、陽維、萬脈、衝脈,補助十四經不足,臨床取穴,共計六百五十七穴,以達針治療效之功能。有關臨床記錄,異於一般診療,如病在上取於下,病在下取於上,病在胃中取於四肢之相反療法。且針刺之深淺,非常重要,必需視病體之虛實,應深應淺,不能有絲毫差錯。因針灸之療效,在於手術,手術之得氣與否?可以立即產生止痛止麻之效果。因針刺之手法,醫與患者,均有五感,深提淺插,可以得心應手,現代電熱針灸,祇有局部之興奮,無法代替手術,非中國傳統之針灸也。

四、現在自由中國「臺灣」中醫藥之現況:自由中國,為維護人民之健康,順應病患者就醫之選擇,西醫、中醫,並存無禁。將政府與民間之概況敘述於後:

政府方面:

1.行政院為研究發展中醫藥於民國六十年於行政院衛生署設置中醫藥委員會,委員十四人,主任委員一人,研究委員人八十四人,內分三組:中醫組、中藥組、針灸組,研究策劃發展中醫藥及處理中醫藥日常事宜,為中醫藥最高行政機構。

2.教育部為研究中醫藥實質工作,於民國四十七年成立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目前僅從事藥物藥性之測定與化驗工作。

3.中醫師資格,政府現行制度,採檢定考試與特種考試二種,中醫師經檢定考試及格後,再參加特種考試,及格後方能正式執行中醫師業務。

4.教育方面,為臺中私立中國醫藥學院,創辦人覃勤,於民國四十七年成立,為中西醫學綜合教育之學府,內設中醫學系、醫學系、藥學系,包括中西藥之研究,及衞生行政、護理、牙醫等各科系,暨中醫藥硏究所各一。

5.中醫醫院,目前僅臺中私立中國醫藥學院,附設中西醫院一所,內有病床三百張,醫院設備堪稱一流,中醫部設內科、婦科、外科、傷骨科、兒科、針灸科等六科。

民間方面:

1.中醫藥民間團體、中央組織,為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負責人覃勤,省市組有省市中醫師公會,以辦理中醫師特考及格後開業登記,宣導政令,及研究中醫藥之發展事項,自由中國現有合格中醫師計三千九百五十一人。

2.針灸:為中國針灸學會,負責人吳惠平,會員包括部份中醫師在內,計有二千七百五十七人。

3.中華民國中醫藥學會負責人魏開瑜,為民間研究中醫藥機構,現有會員六百餘人。

4.藥用植物研究會,專究藥用植物,負責人成一,計有會員一千六百人。

5.中華民國風濕病研究學會,負責人羅源泉,專門以研究風濕病之防治為主旨,會員計有一百二十人。

6.中國醫藥研究會,負責人黃善德,為研究傷科整骨及生草藥治療之功能,計有會員三千二百人。

7.中國推拿學會,並以導引氣血,使患者之疾苦能舒暢,負責人張拙夫,計有會員數百名。

8.中藥方面之組織,為臺灣省中藥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負責人吳江河,臺北市負責人陳金清富,計有會員七千餘人,專營中藥之運銷與丸、散、膏、丹、飲片之調製。中藥新法製藥廠商,有順天堂、港香蘭、勝昌、明通等十餘家,其製劑曰科學中藥。

9.臺灣中醫師自行調劑供給藥品之單位,為臺灣省中醫藥材供給合作社,負責人郜錦文,以上為中華民國中醫藥團體之概況。謝謝各位,祝大會成功,各位專家學者健康愉快。

 

作者簡介

張齊賢曾任衞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