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治未病之道 季節交替也能保健康


恰逢季節轉換,新營醫院的中醫診間裡,因感冒前來求診的患者日益增多。國中生小華清晨醒來時發現自己有些微發燒,並伴隨口乾舌燥與喉嚨不適;上班族王先生則在年後開工時,身體仍未完全康復,陸續出現頭痛、咳嗽與流鼻水等症狀。這些典型的呼吸道不適,不僅影響學習與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生活品質。
新營醫院中醫師黃雅倫指出,對於感冒,中醫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發作前就先行預防,以降低發病率或減輕病情發展的可能性。初春時節氣候變化大,此時正是養肝護胃、提升免疫力的好時機。除了勤洗手、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風淋雨外,充足的睡眠更是關鍵。根據中醫理論,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循行的時間,若能在這段時間休息,便可讓肝臟獲得充分調養,進而達到養肝的效果。
飲食調養方面,適合多攝取綠色蔬菜,如韭菜、青花菜、菠菜及油菜,同時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取,以避免肝氣過旺。此外,多食甘味食物,如蓮子、蓮藕、南瓜、荸薺及香蕉,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中藥的黃耆可補中益氣,紅棗能養血安神,枸杞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而山藥則有助於健脾養胃。這些中藥材皆可作為日常泡茶或煲湯的食材,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反覆感冒的機會。
黃雅倫說明,中醫對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診治,不僅僅是針對病毒的不同,更會根據病情發展與症狀表現進行辨證施治。許多人誤以為中醫僅適用於特定的慢性病,但其實在感冒治療方面,中醫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過敏體質者、工作壓力大且經常過度勞累者,以及反覆感冒、免疫力較差的人,中醫的個別化調理能有效緩解當下不適,並預防病情惡化或延長。
透過適當的調養與治療,不僅能改善感冒症狀,也能從根本提升身體的自我防禦能力,讓我們在季節交替之際保持健康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