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辦中國文化專題演講 陳紬藝教授主講中西醫學之比較
1976/01/19新醫藥週刊第544期 第一版
臺北市基督教女青年會於元月十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假臺北市中山北路酒泉街口美軍軍官俱樂部主辦中國文化專題演講會,邀請名中醫師陳紬藝教授主講「中西醫學之比較」,翻譯者:貝勝飛先生。因其內容至為寶貴,特採訪其內容要點,以供參考。中西醫學之比較,內容要點:
一、說明為世人所熟知的「中國烹調」、「中國功夫」、「中國針灸」,都是「中國醫學」之一環。
二、說明「中國醫學」從「針灸」、「食療」、而進化至「藥療」的過程。並說明「藥療」的價值,不在於單味藥而在於由多味藥組成的「方劑」。
三、說明西方醫學共有三派:一派為異樣療法(Allopathy);一派為同樣療法(Homeopathy);一派為自然醫學(Naturopathy)。
異樣療法的定義是「以相反治相反」,即是使用造成相反於某一疾病證狀的藥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例如用退熱藥來治療發熱;用消炎藥來治療發炎之類。(異樣療法爲西方正統醫學。中國所謂西醫,即是此一派。)
同樣療法的定義是「以相同治相同」,即是使用在健康人可以造成和某疾病相同證候的極微量藥物來治病的方法。例如用誘起發熱的藥(極微量)來治發熱;用誘起發炎的藥(極微量)來治療發炎之類。自然醫學强調自然療能之可貴,不採用任何藥物去壓制病狀,而以食物、運動和熱敷等,來幫助人體自然康復的治病方法。(以上二派為西方之新興醫學,中國並不流行,故知之者甚少。)
四、中國醫學的治病方法大部份以「食療」、「方劑」為主,以「針灸」為輔助。而方劑之應用,又必須配合「方法」和「原理」。因而構成「理、法、方、藥」四個階段的嚴密體系,為中國醫學之特色。
五、說明中國醫學之「理、法、方、藥」部份雖與西方醫學不盡相同,但對於形成疾病的基本因素,則與西方的同樣療法和自然醫學完全一樣;而與異樣療法完全不同。但同樣療法和自然醫學只有一百多年歷史,而中國醫學有數千年之歷史,在內容上有很多值得他們參考之處。
六、希望中國醫學與同樣療法、自然醫學兩個極為接近的醫學,先行合作研究;然後與異樣療法在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治法之下,作互相比較之研究。最後世界四大派醫學趨向於統一,共同努力來謀人類之福祉。
附註:1.會場陳列中藥標本,並放映彩色幻燈片,講解中藥用途。2.繼由聽衆自由發問。
作者簡介
陳紬藝生於1924年,浙江省蒼南縣人。1950年經台灣考試院中醫師特考獲優等第二名,取得中醫師資格。1962年主編台灣《革新中醫》雜誌,1976年創辦《大同中醫》雜誌,1984年將《大同中醫》更名為《自然療法》雜誌。
陳紬藝教授不遺餘力地提倡「自然療法」,曾任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會長、自然療法雜誌創辦人、考試院中醫師特考典試委員、中國醫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