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免疫力 防病先行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不少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想要提升免疫力、增強防禦力。台北醫學大學附院中醫師蘇柏璇表示,門診中除了疾病治療外,民眾也希望藉由中醫調理提升免疫力,想讓自己不要一不小心就「中標」。
蘇柏璇說,其實中醫很早就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說,當身體的正氣、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免疫力夠強時,外來的病邪自然不容易入侵。只是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型態太忙、作息不規律,常常過食生冷及膏粱厚味,又加上壓力大、睡眠不足,長期下來免疫力自然會下滑。
想要調整體質,蘇柏璇解釋,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增強脾胃功能有助產生充足的氣血。平常多吃一些像紅棗、山藥、黨參這類的健脾益氣食材,可以幫助養出好氣色、也強化免疫力。養肺固表,流感的流行季節常伴隨寒冷氣候,會對肺和表層的免疫功能產生挑戰;可服用有助於提升肺氣的藥材,如人參、黃耆、防風等。
此外,腎為先天之本,對免疫系統也有重要影響;可適當服用補腎陰腎陽的藥材,如肉蓯蓉、菟絲子、枸杞、黑芝麻等。保持情緒愉快也不能忽略,中醫認為情緒的波動會影響內臟功能,造成肝鬱氣滯進而影響免疫力。蘇柏璇建議,學會放鬆、保持心情穩定對免疫系統的運作有很大幫助,偶爾喝點玫瑰花茶、或使用疏肝的藥材像柴胡、香附,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想再進一步保養,不妨考慮中醫常用的「三伏貼」,這是一種透過在特定節氣把溫熱藥材敷貼在穴位的方式,來幫助調整陽氣、驅寒暖身、強化免疫。屬於「內病外治」的保健方式,適合做為日常體質調理的一部分。
最後,蘇柏璇提醒,想要免疫力維持在好的狀態,除了中醫調理,還是得從生活做起。像是睡眠要足夠、飲食要均衡、手部衛生也要做好,加上適度運動,身體才會越來越強壯。養生其實不難,重點是要持之以恆,從生活中的小地方開始慢慢調整,身體自然會回饋你更強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