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前老是想吃甜?妳的身體正在說話


在每個月經期來臨前,許多女性都曾經歷過對甜食的強烈渴望。一口蛋糕、一塊巧克力,似乎能暫時撫慰焦躁不安的情緒,但在短暫的滿足後,往往又陷入懊悔與自責。其實,這樣的反覆並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身體在傳遞訊號。了解這背後的機制,是每位女性關愛自己、善待身心的重要一步。
新悅中醫院院長林雅瑩指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經前期荷爾蒙劇烈變化,是導致情緒與食慾波動的主要原因。雌激素與黃體素的下降,會讓「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同步下滑,使情緒低落、睡眠不佳,進而引發對糖分的渴望;同時,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驅使身體尋求高能量的甜食來舒壓。此外,經前期血糖也較易波動,更使人傾向於尋找快速補充能量的方式。
在中醫的視角中,這樣的狀態則被視為肝鬱脾虛、氣血失調的表現。林雅瑩表示,女性經期前氣血將動未動,肝氣易鬱、脾氣虛弱,進而影響情緒與食慾。許多人會覺得疲倦、情緒不穩、甚至腰痠頭暈,這其實是身體「求補」的訊號,甜食則成了替代性的能量來源。
該如何調整,才能在經前穩定情緒,又避免陷入甜食陷阱?林雅瑩建議,從日常飲食入手是關鍵。可補充維生素B群、維C、鎂與色胺酸,幫助穩定神經與生成血清素,食物如深綠蔬菜、堅果、香蕉、豆類、鮭魚都是不錯的選擇。中醫食療上,則以山藥、紅棗、薏仁等健脾補氣,搭配玫瑰花茶或陳皮茶疏肝解鬱,減少甜食依賴。天然的甜味如桂圓、蜂蜜、地瓜,也可作為加工糖的替代。
若想預防因血糖劇烈起伏導致的爆食行為,建議以糙米、地瓜等低GI食物為主食,並適量補水,紅豆水、薏仁水等利濕茶飲也有助於舒緩水腫不適。此外,每天花幾分鐘按摩太衝穴、足三里與三陰交等穴位,能疏通氣血、安定身心。
經前嗜甜不該被簡化為「貪吃」,而是女性身體週期變化的自然反應。正視這份渴望,理解它、調整它,而不是壓抑它。林雅瑩提醒,與其責怪自己,不如溫柔地照顧自己。在這段特別的時光裡,給自己一杯花茶、一盤地瓜泥,與身體做朋友,便能讓每個月的節奏都更加自在而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