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辛藥材產地考察 ─ 2

2010-05-17 740

.......〈接上篇〉

【產地栽培】

細辛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陰濕環境,耐嚴寒,宜在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生長,忌強光與乾旱。易積水的黏重土壤及澇窪地均不宜栽培。

細辛多採種子繁殖。種子繁殖:夏播,6月上、中旬採果實,置室內堆放1~2天,及時播種。或短期沙藏,於7月份播種,條播或穴播。條播按行距10~12 cm,播幅4~5 cm,每行播120~150粒。播後2~3年可移栽。分根繁殖:將根狀莖頂部留4~5 cm,並保證有2~3個芽胞,保留根條。栽植時按行株距30 cm x 20 cm開穴,每穴栽2~3段根狀莖。

田間管理:出苗後在畦面上蓋一層3~5cm厚的樹葉或稻草,以保持畦土濕潤。生長季如遇乾旱,應適當澆水2~3次,並及時鬆土。從6月初開始搭棚遮蔭,透光度50%~60%為宜。非採種田應在早春摘除花蕾。在鬆土、除草同時,進行整畦、培土。生長期根外追施2%過磷酸鈣溶液2~3次,上凍前施有機肥,蓋上枯枝落葉或防寒土。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茵核病、疫病等,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出苗前用1%硫酸銅消毒畦面。早春開花發病時可用多菌靈:代森銨:水(1:1:200) 2~4kg/m2灌根。細辛鳳蝶,可用敵百蟲做毒餌或葉面噴施。

 


【採收加工】

移栽田生長3~5年,或直播地生長5~6年後採收。8、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 kg捆成1把,放陰涼處陰乾後打包入庫。產地作為內銷之藥材仍大多為全草,部份為根及根莖,少數為單純根部。

為確保藥材品質,特別要求先除去地上葉及莖,再以乾淨流水沖洗根部,剪除芽、蘆頭與根莖部位,仔細清除根部泥沙。作為藥材原料,需除去雜質、非藥用部位(根莖)、洗淨、挑選、切段、包裝後置乾燥處貯藏。由於產地生產與貯存條件較不足,因此通常需轉入到飲片GMP廠或相同規格原料加工廠進行生產。

【後續研究】

早期對於細辛藥材成分之研究多在於揮發油與部份非揮發性成分,近年來由於有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致腎毒性之問題,也開始有一些關於細辛中馬兜玲酸含量的研究報告,但因其含量極低,若使用之設備與技術的偵測極限不足,恐難深入了解。本公司自1996年即開始投入馬兜鈴酸分析開發與相關議題研究,檢驗方法於2003年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產品也得以成功外銷澳洲與瑞士等國家。

本公司先期研究發現馬兜鈴酸在細辛植物中之分佈為花>種子>>葉>>根莖>根,為進一步深入了解,乃於2009年3月起分別收集不同產地、不同年份、不同月份之細辛植株,分根、根莖、葉、花及種子各部位進行馬兜鈴酸(LC-MS))與精油成分(GC)之分析,期能更加了解該植物中各成分的生理分佈與季節變化之影響,以取得最安全、有效之細辛藥材。在產地考察過程中,也順道觀察到蒲公英、木賊、關木通及五味子等藥材。

【參考資料】

  1. 賈超、劉風雲、趙懷清,細辛的研究進展,中南藥學第7卷第5期 pp.366-368 (2009)。
  2. 李照福、蘇穎,細辛使用探析,北京中醫藥第28卷第4期 pp.297-299 (2009)。
  3. 孫守祥、王瑜真,細辛的應用及演變,山東中醫雜誌第27卷第9期 pp.627-629 (2008)。
  4. 張瑤、宋志永、王林麗,細辛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中國藥業第16卷第14期 pp.62-63 (2007)。
  5. 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p.159 (2005)。
  6. 中華中藥典, pp.145-147 (2004)。
  7. 張峰、付紹平、徐青、肖紅斌、蔡少青、梁鑫淼,細辛GC指紋圖譜的初步研究,中國中藥雜誌第29卷第5期 pp.411-413(2004)。
  8. 蔡少青、李軍,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品質研究,北方編第5冊:細辛類的研究 (2001)。
  9. 中華本草(精選本上冊),pp. 638-639 (1998)。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