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 / 混用藥材報告 ─ 沙苑子

2009-08-10 465

摘要:
 
市售藥材來源複雜,常見同名異物、同物異名混淆現象,甚至有偽劣藥材充用的情形;基於用藥安全的考量及正確使用正品藥材對療效的影響,有必要作一深入分析。本系列專題擬特別針對容易誤/混用藥材的基原、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辨識方法等,作一簡要報告。本期專門報導沙苑子及其誤用藥材。
 
根據《中華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沙苑子以豆科扁莖黃耆的種子為正品,紫雲英、豬屎豆因外型相似而誤用之。
 
【基原】
 
1. 沙苑子:豆科(Leguminosae)植物扁莖黃耆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的乾燥種子,又稱潼蒺藜、潼沙苑。
 
2. 紫雲英:豆科(Leguminosae)植物紫雲英Astragalus sinicus L.的乾燥種子。
 
3. 豬屎豆:豆科(Leguminosae)植物黃野百合Crotalaria pallida Ait.的乾燥種子。
 
【效能】
 
1. 沙苑子:肝腎不足,腰痛膝軟,遺精早瀉,小便頻數,耳鳴眩暈,眼目昏花。
 
2. 紫雲英:目赤腫痛。
 
3. 豬屎豆:痢疾,濕熱腹瀉,小便淋瀝,小兒疳積,乳腺炎。
 
 
【藥理作用】
 
1. 沙苑子
 
    a. 強壯作用:可顯著增加小鼠體重,提高小鼠游泳持續時間,增強耐寒能力[1,3]。
    b. 增強免疫功能:口服沙苑子煎劑,可提高小鼠脾細胞或血清溶菌enzyme的活力;沙苑子醇抽提物能
        增強非特異吞噬活性及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1,3]。
    c. 抗炎、解熱作用:沙苑子煎劑具顯著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與抗組織胺作用有關[3];煎劑可顯
        著降低傷寒菌苗所致小鼠及家兔發熱[1]。
    d. 對血壓、腦血流的影響:沙苑子總黃酮靜脈注射,對麻醉大鼠有顯著降壓效果,同時可見心率減慢,
        其降壓作用與直接擴張血管有關[1,3,5]。
    e. 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沙苑子總黃酮有顯著降血脂作用,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所升
        高[5];總黃酮有顯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3,4]。
    f. 保肝作用:沙苑子煎劑及不同提起物具保肝作用[1,4,5]。
    g. 鎮痛作用:沙苑子煎劑有鎮痛作用[1]。
    h. 抗利尿作用:沙苑子灌服,可顯著減少小鼠尿量達4小時以上[1,2]。
    i. 促進子宮收縮作用[2]。
 
2. 紫雲英
    紫雲英為民間藥,未見藥理作用記載。
 
 
3. 豬屎豆[7]
 
    a. 降血壓作用:生物鹼integerrimine狗靜脈注射有顯著降壓作用。
    b. 其他:肌肉鬆弛和解痙作用;usaramine有阿托品樣的作用。
 
【臨床應用】
 
1. 沙苑子[3,5]
 
    a. 治療肝腎陰虛:對肝腎陰虛引起的眩暈、翳障、小兒遺尿均有顯效。
    b. 其他:治療白癜風;地方性氟骨症,效果滿意。
 
2. 紫雲英[6]
 
    目赤腫痛。
 
3. 豬屎豆
 
    豬屎豆為民間藥,未見臨床應用記載。
 
【毒性、禁忌、不良反應】
 
1. 沙苑子
 
    沙苑子煎劑灌服100g/kg(分2次)以上LD50不能測得[1,3];水煮醇沉液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37.8±1.1g/kg[1,4,5]。
 
2. 紫雲英
 
    紫雲英為民間藥,未見毒性記載。
 
3. 豬屎豆[7]
 
    a. 主要對肝臟表現毒性;integerrimine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78.32mg/kg(7天內死亡)。
    b. 豬屎豆中毒表現,主要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嚴重者因腹水和肝昏迷而死亡。 
 
【辨識方法】
 
1. 由外觀性狀的觀察,差異如下:
 
    a. 沙苑子:表面綠褐色,無光澤,無花紋,種臍處凹陷較圓狀。
 
    b. 紫雲英:兩側壓扁,種臍處凹入較深似鉤狀。
 
    c. 豬屎豆:外表有較明顯黑色花紋,種臍處凹陷呈三角狀。
 
2. 上述藥材在HPLC指紋圖譜的表現,圖中的UV吸收峰顯示沙苑子、紫雲英、豬屎豆在成分種類和成分含量上皆有很大的不同。
 

 

【本草圖】

【植物圖】

【藥材圖】

【HPLC圖】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四冊,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 1999, p.337.
[2]許鴻源、陳玉盤、許順吉、許照信、陳建志、張憲昌. 簡明藥材學, 新醫藥週刊社, 台北,1985,p.426.
[3]鄭虎占、董澤宏、佘靖等主編. 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第三卷, 學苑出版社, 北京, 1997, p.2419-2421.
[4]徐國鈞、徐珞珊、何宏賢、金蓉鸞. 中國藥材學下冊,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北京, 1996, p.1242.
[5]王本祥主編. 現代中藥藥理學,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天津, 1997, p.1270-1271.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四冊,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上海, 1999, p.357.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四冊,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 1999, p.426.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