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長輩「憶」立不搖 中醫改善認知功能

2024-08-15 179

67歲李女士,右大腦中風四個月,屬於血管梗塞型中風,面部呆滯,左嘴角流涎,言語不甚流暢,屬於輕度失智症。經過針灸治療,一個月後言語流暢度提升,左側無力肢體活動度增加。

現代醫學對失智症認為是一種持續性神經退化疾病並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病理特徵上主要是腦神經細胞壞死,與氧化物累積、鐵分子代謝異常、脂質代謝異常等有關。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李俞生指出,中醫歷代對失智症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包含中藥及針灸。

李俞生說明,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可減少細胞氧化和延緩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並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如連翹酯苷A,有抗鐵引發細胞死亡效果;紅景天苷透過抑制神經性的鐵誘發細胞凋亡改善失智症狀。另外,針灸也能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特別是在輕、中度失智症的階段,療效明顯。

失智症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1.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在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中記載的開心散,組成有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等,經動物實驗行為觀察評估以及顯微鏡觀察腦神經組織,發現服用開心散後腦神經纖維糾結的數量和斑塊有效減少,能達到緩解失智症。
2.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百會穴、四神聰穴、太衝穴、神庭穴、本神穴,改善腦部血
流治療症狀。
3.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 2~3 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
4.血管性失智症:因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及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治療以針灸為主,中藥為輔,讓前、中期患者可以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減緩退化。

李俞生建議,依循病人體質與病理條件來用藥及施針之外,中醫尚有按摩、導引如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他提醒,失智症能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助於延緩病程,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可透過AD-8或SPMSQ量表檢測),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病情的控制。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