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中醫調理得控制

2021-03-15 256

49歲男性病人罹患心律不整已十多年,因症狀輕微,未予重視,也未接受規則治療。直到最近一年來發生突發性暈厥兩次,西醫診斷為「病竇症候群」,建議裝置永久性人工心臟節律器,經服藥一個月後,自覺症狀未改善,在裝置節律器之前,希望能藉中醫調理身體改善病情。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表示,該名患者疲倦、頭暈、嗜睡、心跳時快時慢、面色蒼白、身材偏瘦、畏寒、上坡容易氣喘、遇風冷常鼻塞流清涕、冬天手足端易冰冷、運動少。平時工作壓力大、工時長且久坐易覺頸部及頭部緊,血液循環不佳引發心悸感、三餐不固定、易胃酸逆流且飯後加劇。

許堯欽說明,基於「陽中求陰」的考量,處方轉為以養心湯加附子的基礎上,加上滋腎陰的知柏地黃丸、養血的四物湯與安神鎮靜的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再調理,三週後回診時,病人的心悸與心律不整獲得滿意的控制,且自覺體能有明顯進步,暫不考慮裝置人工心臟節律器。

依據中醫部在門診對病竇症候群病人的觀察,許堯欽指出,中老年病人多半常合併有貧血、營養不良、體力差、血壓低、心跳慢等症狀,中醫辨證屬於氣血虧虛的體質,處方多以補益氣血的十全大補湯、炙甘草湯、人參養榮湯為主軸。部分老年病人合併有較嚴重的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臟衰竭、一動則心悸氣喘、手足容易冰冷、容易頭暈與突然昏厥等症狀。中醫辨證屬心腎陽虛的體質,處方多以參附湯、生脈散、八味地黃丸為核心。

至於較年輕的病人容易在焦慮緊張後發作心悸,平時多有較強大的精神壓力,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中醫辨證多屬痰熱擾心的體質,黃連溫膽湯與天王補心湯的組合常被運用。

一般而言,只要病人能接受正確的中醫辨證與調理,病情多能有機會能夠順利控制。中醫對於病竇症候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對症治療。


推薦閱讀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