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類中藥簡介(4)---補陰地黃
2009-09-14
410
一、產地
生地黃:產於華中、華北等地,冀州地區,包括:河北、山西、河南(黃河以北)、遼寧。沂州:山東。自李時珍先生以降則以河南(懷慶)為主要產地 (懷慶地黃),今亦以河南懷慶輝縣為中心。此外尚產於浙江(杭州)、河北、山西、甘肅、陜西、西川、湖北。《神農本草經集注》:咸陽(即長安)、彭城(江蘇)、歷陽(安徽)、江寧(湖北)、板橋(河南)等地,近代:筧橋(浙江)亦有生產。
根據《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記載,地黃以河南產最佳,即河南焦作地區(古懷慶縣,今武陟縣)。武陟縣位于黃河中下游平原,地處黃河與沁河交匯處,古稱「懷沁府」。從古到今黃河流經此地,河面寬闊,流水緩慢,沉積沙細,再加上太行山上流下來的沁河水與黃河泥沙交匯在一起,形成生長地黃特有的土壤,加之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此土壤所產地黃品質優良、藥效、營養价值高,是其他同類地黃不可替代的保健佳品,自古至今,馳名中外。中醫藥產中,懷藥中地黃、山藥、牛膝、菊花合稱為「四大懷藥」,久負盛名。
二、原性狀
地黃為多年生草本,全體有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莖肥大,肉質,圓錐形或紡錐形,帶有橙黃色。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區地黃的根莖,將其曬乾入藥稱為生地。熟地黃為玄蔘科植物地黃經九蒸九製後的塊狀根。玄參科地黃屬植物懷慶地黃Rehmennia glutionsa (Gaertn.) Libosch.f.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 及地黃R. glutionsa (Gaertn.) Libosch.,入藥用其根莖。
地黃依加工不同分為鮮地黃(元身生地)、生地黃、熟地黃(由生地黃反復蒸製而成)三種。鮮生地黃置陰涼處,不宜久藏。乾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乾地黃以黃紅色、粗肥,長者為佳。熟地黃外呈黑色,有柔潤性光澤強者佳,甘甜、粗大者為上品,以個大身圓、皮細、體軟,斷面有油光,味甜者為佳。中醫藥中,山藥素與地黃、牛膝、菊花合稱為「四大懷藥」,久負盛名。
‧圖片參考:生地黃藥材
三、地黃藥名由來
按《日華子本草》云:「生者水浸驗,浮者名天黃,半浮半沈者名人黃,沈者名地黃,沈者力佳,半沈者次之,浮者劣。」據此觀之,地黃之名義乃涵蓋名稱與其品質。乾地黃:從本經原文之「味甘寒」觀之,應該為蒸乾者無疑,即今之熟地黃。乾地黃之生者包括新鮮根及生乾根。地髓:地黃填骨髓即其名稱,品質和療效之合稱為地髓。芐(音戶):會意字,地黃(草根沈於水下者是 )。
四、化學成份
懷慶地黃塊根含有梓醇(Catalpol)、菜豆糖(Stachyose),毛蕊花糖( Verbascose ),桃葉珊瑚甙( Aucubin ),地黃甙A、B、C、D ( RehmanniosideA,B,C,D ),益母草甙(leonuride)、單蜜力特甙(monomelittoside)、双氫梓醇(dihydrocatalpol)。此外,根及葉含甘露醇、糖、胡羅蘿蔔甾醇(daucosterol) 及1-乙基-B-D半乳糖甙。另外含有地黃素、胺基酸、維生素A類似物質等。微量礦物質元素有鐵、錳、鈷、銅、鋅、鉻、鎳、鉛、鍶、釩、鋇等多種。
五、性味歸經
鮮、生地黃:甘、微苦,寒(鮮地黃寒性較);熟地黃:甘、微溫無毒。新鮮的根莖稱鮮生地,性大寒,味甘苦。曬乾後稱乾地黃,性寒,味甘微苦。《神農本草經》謂乾地黃性味「甘寒」者乃指「熟地黃」。《名醫別錄》謂乾地黃性味苦寒者乃指乾地黃,即今之生地。生地黃以砂仁、和酒拌之,蒸熟後曬乾,稱熟地黃,一般製法要九蒸九製而成。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三經。有補血、益精、補益肝腎的功能。
六、藥理作用
生地、地黃汁因含大量苦味之 Iridoids虹甙類化合物,尤其梓醇 catalpol 有促進胃液、唾液之分泌、利尿、緩下等生體之寒性反應,故呈現味苦性寒,即 「苦澀」的性味,藥效也因而與熟地有所差異。生地性涼,味甘,入心、肝、腎經,既能涼血,又能滋陰,具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熟地」因含單糖量增加所以甘味顯著,又因含苦味之梓醇catalpol等成分為生地之1/3以下,故又有「微苦」味,並有上述之生體寒性反應。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強,止吐衄,療溫病,用作解熱藥,多治療熱病口渴、咽喉腫痛、熱毒發斑疹。
乾地黃:滋陰養血、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作滋養強壯藥。常用於身熱煩燥、發熱傷津之口乾等。
熟地黃:滋養性強,是養血滋陰、填精益髓之良品,為補益藥元首。主要用于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症狀。肝腎不足,血虛精虧,月經不調,遺精崩漏,胎產百病,陰虛咳嗽,耳聾目昏,髭髮早白,消渴。鮮地黃:大風暴熱 (榨汁用)。
1.古代研究
鮮生地黃溫病傷寒,虛勞骨蒸,咳嗽唾血,消渴,衄血,婦人崩中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踠折,瘀血,便秘。乾生地黃血虛發熱,消渴,虛勞吐血,鼻衄,胞漏下血,便秘。生地黃可當補血、強壯、解熱藥用,可治吐血及虛弱症。治療熱病舌絳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症狀。強壯、止血、強肝、消炎、利尿、通便、消渴、強心、填骨髓、長肌肉。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口乾舌降,身發斑疹,低熱不退陰虛內熱,咽喉腫痛,腸燥便秘等。
《神農本草經》謂地黃能「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除痹」。
《本草經疏》謂「乾地黃,乃補腎家之要藥,益陰血之上品」。
《本經逢原》謂「乾地黃...外潤皮膚榮澤」。
《本草經百種錄》謂「地黃專於補血,血補則陰氣得和而無枯燥拘牽之疾矣」。《景岳全書》熟地則「專補腎中元氣」。
熟地黃:可治精血虧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鬢髮早白、潮熱盜汗、遺精早洩、陽痿、月經不調、腰膝痠軟、陰虛尿血等。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病後羸弱、耳嗚耳聾、頭目眩暈、眼日昏糊、腰膝酸軟、經少經閉、月經不調、崩漏、腎陽不足、盜汗、遺精、陰虛潮熱、陽虛畏寒、消渴等。
2.近代研究
生地黃:(1).降血糖,(2).止血、促進血凝,(3).強心,(4).抗菌。
(1)降血糖作用----本品水抽取物或醇抽取物對兔經口給藥能降低其血糖,又醇抽取物中配糖體部分(含有梓醇catalpol)對因alloxan所引起小白鼠糖尿有降低其血糖作用。
(2)其他----本品抽取物有強心、上昇血壓作用。少量時有血管收縮作用,大量時有血管擴張作用。又因其能強心及擴張腎血管,所以亦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之活性成分為梓醇,而梓醇亦有遲效性緩和之瀉下作用。
(3)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地黃具有抗輻射、保肝、降低血糖、強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臨床應用也得到進一步的擴充。
(4)抗炎症作用、促進淋巴細胞轉化、調節核酸代謝、止血作用、緩下作用、缺氧保護作用、保肝作用、強心作用、利尿作用、抑制腫瘤作用、抗菌作用、提升血小板及白血球(WBC)、升高血漿皮質酮、抗放射線作用、降血糖作用、興奮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
中醫免疫學中述說:
(1)對腎上腺皮質的影響及抗炎作用:(a)臨床上用生地注射液作華佗夾脊穴位注射治療脊柱肥大症,一年後尿17-羥皮質類固醇原低於正常者能顯著上升(p<0.01)。其複方如滋陰降火方(生地、知母、玄參、黃柏等)治腎陰火旺者,又能使尿中升高的17-羥皮質類固醇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值。(b)六味地黃湯對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有降低趨勢。(c)動物實驗證明,地黃水劑及酒浸劑對大白鼠甲醛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d)熟地、熟地肉蓯蓉、骨質增生丸(熟地3份、肉蓯蓉、雞血藤、鹿含草、淫羊藿、骨碎補各2份、萊菔子1份)對大白鼠皮下注入空氣及巴豆油所產生的炎性肉芽囊有明顯抗滲出、抗增生作用,與可 體松(cortisone)的作用相似;骨質增生丸對大白鼠鹿角菜膠足腫脹和棉球肉芽腫皆有抑制作用,這種作用必須依賴腎上腺的存在,去腎上腺後則無此作用,並使胸腺萎縮,使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下降。以上說明地黃及其一些複方對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具有興奮或調節作用。
(2)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影響:(a)地黃知母甘草及其單味藥對地塞米松引起的大白兔垂體-腎上腺皮質的反饋抑制有對抗作用。(b)對正常人及臨床使用地黃知母甘草、溫腎湯(附子、生地、山藥、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均有類似作用。(c)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生地能抑制(兔)肝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解代謝,即減弱皮質醇中C4:5雙鍵的打開,抑制A環內C3酮基的還原,保護C17.21二羥基及20酮支鏈,從而影響到皮質激素在肝內分解代謝的各個環節(雖然知母、甘草也有這作用,但本品較二者強)。故生地除了可拮抗外源性激素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外,又能延緩肝臟對皮質激素的分解代謝,使血中皮質激素水平升高。這樣,既可保護皮質激素的一些生理效應,又可對抗其某些副作用,如臨床觀察腎病綜合徵,先服用生地30克、知母9克、甘草9克1~3天,再加用強的松30~40毫克/日,平均治療2週左右,14例中8例尿蛋白消失,而由皮質激素引起的滿月臉、興奮、失眠等副作用則大為減輕。
(3)對血細胞的影響:生地對受γ射線照射後的大白鼠的血小板減少有促進回升作用;生地、熟地對環磷先胺所致的小白鼠白細胞下降有一定治療作用。這與「填骨髓」的功效相吻合。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生地能抑制小鼠抗原結合細胞的增生。對人的淋巴母細胞轉化有一定促進作用。用生地、熟地加味組成的補腎片、溫腎片、滋陰片防治慢性氣管炎,對陽虛患者低下的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及障礙的甲皺微循環均能明顯改善,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明顯上升,部分患者的雙鏈脢試驗也由陰轉陽,這些均說明免疫狀況業經改善。
(5)對腫瘤的影響:以地黃為主的六味地黃湯能降低N-亞硝基肌胺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壁鱗癌的誘發率,使接受化學致癌物的動物脾臟淋巴小結生發中心增生活躍。在接種移植性腫瘤的初期,可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動物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對荷瘤動物的在活期有延長的趨勢。對亞硝酸胺誘發腫瘤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對接種子宮頸癌的小白鼠,可使升高的血清極譜值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用之治療的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的患者也有類似情況,表明過亢的蛋白質分解代謝受到抑制。據此,六味地黃湯的抗腫瘤作用可能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改善代謝有關。
(6)調節核酸代謝等:用甲狀腺及利血平造成小白鼠「陰虛」模型,給以滋陰藥(生地、玄參、麥冬、龜板)治療,則對動物的核酸合成起調節作用,如在肝、脾酸合成升高時有下降作用,在肝臟核酸合成下降時有上升作用。另外,對降低了肝糖原可使之上升。
(7)其他:生地的一複方,如「抗白喉合劑」(見麥冬)、養陰清肺湯(見玄參)等在體外有一定「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地黃對小鼠實驗性四氯化碳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原的減少。
七、臨床應用
臨床上對Ⅰ~Ⅳ型變能反應性疾病都可酌用地黃或用地黃配合它藥治療。
1.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每日用生地90克,治療風濕性關節炎12例均有效,其中11例在3天內開始見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11例,10例有效,且多在5天內起效。故為「除痹」的常用藥。在23例中有3例服藥初期的症狀有所加重,以後緩解。
2.脊椎肥大症:此症老人甚多,與腎虛有關,故以「補腎家之要藥」的地黃補之。用生地注射液作肥大椎體兩側之華佗夾脊穴注射,治療脊椎肥大症83例,經5~40次治療(1~2日1次),總有效率為83%。此外,用骨質增生丸治療脊椎肥大症也有較好療效。
3.濕疹、蕁麻疹、皮膚瘙養症等:(1)用200%生地注射液肌注,每日2次,每次4毫升或每日1次用20~40毫升加5%葡萄液靜滴(不另內服及外用它藥),治療急性濕疹及慢性濕疹急牲發作者73例,基本治癒14例占19.2%,顯效40例占54.8%,有效16例占22%,總有效率為96%。(2)每日用生地90克煎服,服3天停3天,再服3天停7天,又服3天停14天,又服3天為一療程,可用1~2療程,治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37例,痊癒28例,顯效3例,進步5例,無效只1例。(3)用地黃配合養血祛風藥(熟地18克、生地18克、當歸15克、棗仁18克、蛇床子、蟬衣、蒼朮各4.5 克、炮山甲9克、薑皮適量)治療病程在0.5~10年的皮膚瘙癢症14症,治癒10例(2劑治瘉8例),顯效4例。用本品治上述各皮膚病,與其能「外潤皮膚榮澤」的作用有關。
4.支氣管哮喘:用地黃甘草注射液(每毫升含地黃甘草各2克)肌注治療3例,2例獲顯效。《景岳全書》的貞元飲用熟地黃25-30克(甚者36~72克)、當歸、甘草各7~11克組成,治「喘促」病症見「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這包括了部分支氣管哮喘嚴重發作及喘息狀態的患者。原作者謂用之治療上述「元海無根虧損肝腎」,「子午不交,氣脫」的喘促證,「其效如神」,值得臨床重視。
5.傳染性肝炎:以地黃甘草注射液(每支含原藥生地12克、生甘草6克的有效成分)每日肌注1次,每次2支,10天為1療程,治療急性無黃疸型、遷延性、慢性傳染性肝炎50例,結果顯效41例,好轉7例,無效2例,對降低谷丙轉胺脢有較好的效果。用生地12克、生甘草6克煎服,治療10例亦有一定療效。有人用每支2毫升含地黃甘草各2克的注射液,每次2支,每日1~2次肌注,治療肝病20例,其中11例獲顯著療效。
6.紫癜:以犀角地黃湯為主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1例,治癒6例,顯效4例,無效1例。對過敏性紫癜亦常用含地黃的方治療。一般呈熱證表現者用生地,呈虛證表現者用熟地。
7.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用六味地黃湯治療有較好療效,且治療前低於正常值的血漿皮質醇也上升而高於正常值,淋巴母細胞轉化率也有上升趨勢。同時,食管中白細胞減少、雜菌(包括霉菌)下降、血清極譜值下降等,這說藥後炎症及感染均減輕。
8.其他:(1)地黃甘草注射液試治腎病綜合徵、獲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癜、阿狄森氏病等,也有一些苗頭。(2)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膿瘍、骨關節結核等屬虛寒者,地黃常用之,如陽和湯等。(3)生地黃的一些複方如「抗白喉合劑」、養陰清肺湯等治療白喉、扁桃體炎、咽喉炎等有效。(4)鮮地黃外敷治療小腿慢性潰瘍有效。此外,生地黃尚用於熱病傷津、消渴、血熱出血、陰虛火旺諸證。熟地黃尚用於陰虛、血虛諸證。
9.多發性硬化症(MS)
(1).是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脫髓鞘性疾病,運用地黃合劑防治32例MS患者反復復發,收到良好療效。因61例均為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基本治癒的緩解期MS患者,故治療組採用自擬地黃合劑長期服用,以鞏固療效和預防復發。
(2).處方:熟地黃25g,山茱萸10g,麥門冬15g,肉蓯蓉l0g,石斛15g,白芍l0g,赤芍l0g,石菖蒲l0g,地龍10g,郁金15g,僵蠶8g,甘草6g。每週2一3劑,水煎服。對照組29例予維生素C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
(3).治療結果
對治療組患者經3~8年(平均5年)隨訪觀察,結果除2例因外感後各出現數次輕度病情反復外,其餘病例均未復發,年平均復發次數為0.01次,與地黃合劑治療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對照組29例經3~8年(平均5年)觀察,分別有3~7次(平均5次)復發,年平均復發次數為1.03次,尚有4例終因病情惡化而死亡。
(4).討論
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MS的中醫病機是以肝腎陰虛為本,痰濁瘀阻為標,因此自擬地黃合劑。方中熟地黃、山茱奠、麥門冬、石斛滋養肝腎之陰;肉蓯蓉陰陽雙補;白芍、赤芍、甘草酸甘化陰、柔筋活血;地龍、菖蒲、郁金化痰通絡、行氣活血;僵蠶活血袪風。諸藥合用,共奏滋養肝腎、活血通絡之功。本觀察結果顯示,使用地黃合劑後MS患者的年復發次數明顯減少,與治療前及對照組相比均有非常顯著差異,提示地黃合劑可有效預防MS復發。其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滋陰藥具有類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功能,拮抗皮質激素反饋性腦垂體抑制作用;(2)保護腎上腺皮質的結構和功能;(3)調整紊亂的代謝功能,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4)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粘度。其具體的機制有待今後進一步探討研究。
10.可降低血壓、中性脂肪: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並降血壓改善腦血流。熟地黃煎劑每日30~50 g,連服二週,
八、用量用法
內服入煎劑,常用量10~15克。碳製長於止血,砂仁拌可減少滋膩礙胃之性。生地黃10~30克,煎服。
【禁忌】脾胃虛弱、胃腸脹滿、濕阻胸悶、食少便溏者忌服。痰多者慎用。熟地黃滋膩性強,內服易引起腸胃脹滿,可與陳皮、砂仁等同用,以保胃氣促進藥力吸收。
九、方例
1.六味地黃丸---降低血壓、平衡血糖、調節代謝功能
藥方:熟地 8錢、山藥4錢、山萸肉 4錢、茯苓 3錢、澤瀉 3錢、丹皮3錢 。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腰膝痿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骨蒸潮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喉痛等症。亦可用於舌紅苔少、脈細數者。
藥理:內經云:「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即君火相火也。君火一動,相火隨之,相火寄於肝膽,腎之陰虛則精不藏,肝之陽強則氣不固...」。而所謂「肝腎陰虛」是慢性消耗疾病、慢性炎症、營養不良、先天性虛弱、老化等出現陰液消秏。諸如氣血虛弱、頭腦不清、思考力減退、耳鳴齒浮、頭目眩暈乃至腰膝酸痛、口渴舌瘡、盜汗、膀胱乏力引起尿濃,小便頻數、尿瀝不盡...等西醫統稱內分泌機能失調,免疫監視系統能力降低,坊間泛稱體質不良的毛病,尤其中年以後最為易患,影響身心健康頗巨,應及時調養治療。
「六味地黃丸」出自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本方治療範圍最為廣泛,奇妙之處在於補其陰虛,則許多小毛病自然而癒。「六味地黃丸」特徵是由「三補」和「三瀉」的藥物所構成。主藥為滋補藥, 亦即能滋陰生血的「熟地黃」再輔佐以補肝、止汗的「山茱萸」,加上補氣健脾、強筋骨、縮尿的「山藥」,是所謂的「三補」,可以營養、滋養身體,補充各種物質的不足。另以清熱瀉肝火、涼血、去下焦血滯,治循環障礙的「丹皮」和能瀉膀水邪,疏水道之滯的「澤瀉」,均可降低陰虛引起的熱證。加上能淡滲脾中濕熱、去胃內停水、寧心安神的「茯苓」,是所謂的「三瀉」。如此以具有滋陰效能的「三補」藥物為主,配合具相對效能的「三瀉」藥物,具有改善之功效。本方不是單純的補益處方,因此長期服用,可永保健康愉快。
最近幾年醫學研究發現,流傳千年的六味地黃丸,除了可以降低血壓、平衡血糖、調節代謝功能外,可增強記憶力,還可預防老年癡呆症。且具有清除自由基(free radicals)、促使內分泌趨於正常、抗腫瘤及預防老年癡呆等作用。六味地黃丸為肝腎陰虛症患者最常用的方劑之一。一般肝腎陰虛症患者的臨床表徵有:形體消瘦,頭暈耳鳴,腰痠遺精,盜汗失眠,口燥咽乾,或潮熱顴紅,手心、掌心易有熱感,舌紅少苔,脈細數。以下將依六味地黃丸的組成,製服法、組成藥物作用,衍生藥方及方義,更進一步來探討此方劑於臨床的使用。
2.杞菊地黃丸---目赤腫痛、視力障礙、耳鳴耳聾
藥方:枸杞4錢、甘菊花3錢、熟地 8錢、山藥4錢、山萸肉 4錢、茯苓 3錢、澤瀉 3錢、丹皮3錢 。
主治:治肝腎不足,虛火上炎所致的目眩頭暈,視物不清,眼睛澀痛,腰膝酸軟,迎風流淚等證。
經驗:目赤腫痛、久視昏暗、迎風流淚、怕日羞明、中心性視神經炎、慢性青光眼、神經衰弱、球後視神經炎、耳鳴耳聾、視力障礙等。
3.知柏地黃丸---虛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
藥方:知母 3錢、黃柏3錢、熟地 8錢、山藥4錢、山萸肉 4錢、茯苓 3錢、澤瀉 3錢、丹皮3錢 。
主治:陰虛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熱,虛汗盜汗,腰脊酸痛,目眩頭暈,遺精等症。
經驗:糖尿病、慢性腎炎、肺結核、甲狀腺機能亢進、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神經炎、耳鳴、重聽、舌燥喉痛等見有肝腎陰虛、陰虛火旺之證者。心腎不交型—其表現爲夢中遺精,次日感頭暈、精神不振、體倦無力。此爲心火亢盛,水虧火旺,擾動精室所致。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內服,每次6克,每日兩次。
4.百合固金湯---用於肺腎陰虛
藥方:百合8錢、生地黃4錢、熟地黃6錢、麥冬3錢、貝母2錢、當歸1.5錢、芍3錢藥、玄參3錢、桔梗3錢、生甘草1.5錢。
主治: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肺結核等症。
5.百合地黃湯
藥方:百合8錢、生地黃1兩 。
主治:百合病─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然,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欲飲食,或有美食,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體液消耗─中醫所謂陰虛耗液是矣─以百合、生地黃服之,功能滋養虧耗之陰液所致。
6.八味地黃丸
藥方:熟地黃12克、山藥18克、山茱萸14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5克 。
功能:溫養下焦,補益腎陽。
主治:(1)治命門火衰而腎虛,或小便秘澀,胞轉溺阻(膀胱痙攣,小便閉)夜多漩溺,或腳氣入腹,少腹不仁(知覺麻痺)上氣喘急,嘔吐自汗,耳瞶虛鳴。(2)治命門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
應用:腎炎、腎硬變、腎結石、腎結核、腎孟炎、蛋白尿、閉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結石、膀胱結核、前立腺肥大症、動脈硬化、高血壓症、低血壓症、腦出血後遺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經痛、椎間軟骨疝氣、腳氣、腰腳麻痺、神經衰弱、健忘症、夢遺、早洩、陰萎、陰莖強直症、產褥熱、帶下、慢性淋疾、痔廔、脫肛、衄血、瘙癢症、濕疹、乾癬、齒槽膿漏、及眼疾、耳疾等。
說明:本方具有收斂、補血、滋潤之作用,可應用於知覺麻痺,腳氣上升,胃內停水,糖尿病以及婦人雜病。是腎臟、副腎、性器等機能衰退的良方,多用於中年以後的人,也可以說是老人病的藥方。患者大抵有強度的疲勞和倦怠感,但是胃腸尚強,沒有下痢或嘔吐,卻時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暢,有的頻繁而量多,四肢雖易冰冷有時卻又火熱,口渴舌乾,腰痛,臍下軟弱無力,腹直筋在恥骨附近,堅硬緊張。方中;地黃能強壯、強精、滋潤;山茱夷添精固髓、援腰膝、益腸道;山藥滋養精氣,除虛熱,滋潤皮宙的乾燥;牡丹皮散血之鬱滯及鎮痛;伕苓疏導胃內停水;澤瀉利尿止渴;桂枝助地寅強化血行,又能協同葆苓抑制自下腹部而起的內氣上街;附子增進體溫力強,能挽回機能衰退,與桂枝、袂苓為伍有利尿之效。
如果是在夜晚時特別有頻尿感,則以八味地黃丸較為適合,八味地黃丸對於輕微的排尿痛及殘尿感,陰虛證症狀比較有效。
7.八味地黃丸
藥方:茯苓3錢、熟地黃 8錢、炮附子1錢、牡丹皮 3錢、山茱萸 4錢、肉桂 1錢、澤瀉 3錢、山藥 4錢。
主治:溫養下焦、補益腎陽。主治小便頻數、痰飲、消渴、浮腫、久瀉、脫肛、小便秘澀,夜尿自汗、少腹不仁、耳瞶虛鳴。
臨床:本方常用於腎臟性、心臟性浮腫、對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症、膀胱與腎萎縮、頻尿或排尿困難、老人癡呆症、白內障、視力減退、健忘症、動脈硬化症、糖尿病、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痺、腳氣及更年期障礙、夢遺早洩、性神經衰弱、不妊症均有效。
應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熟地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均可應用。
養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黨蔘、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配當歸、白芍、川芎、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症--本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 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常與山茱萸、丹皮等配伍應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可 與龜板、知母、黃柏等同用。
熟地黃與山萸肉、肉蓗蓉、枸杞子、菟絲子等都是平補的藥品,無論腎陰虧虛或腎陽不 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補益肝腎的功效較好,而且有補血作用。
本品性滋膩,易於助濕礙胃,故脾胃虛弱、濕阻胸悶、食少便溏者不宜應用;如果血虛 、肝腎不足等症而有脾胃運化不良,應用熟地時可與理氣健胃的藥品如陳皮、砂仁等配 伍同用,能減少它滋膩礙胃之性。
8.六味地黃八寶酒行氣活血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酒能行氣活血,是健康飲品,特別是中國酒經酒精的帶引,發揮配藥的效力。中國補酒自己炮製容易,用普通米酒加六味地黃、圓肉杞子一浸便是相當滋補而好飲有益的補酒。
六味地黃八寶酒的材料用熟地1兩、雲苓1兩、澤瀉1兩、淮山2兩、山茱萸2兩、特丹皮1兩、桂圓肉4兩、杞子4兩,浸酒五斤,三十日可以飲用。不喜飲酒的,在湯中加入二兩六味地黃八寶酒也有滋腎水強腰、行氣活血功效。
9.乾地黃散---出自«太平聖惠方»
藥方:吉林參、炙黃耆、石菖蒲、玄參、赤芍藥各30克,生地黃60克,炙甘草、遠志各15克。
製作:各藥分別加工成粉末,合和後裝瓶備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取粉末9克,空腹時煎取汁服用。
10.支氣管哮喘---長期的支氣管哮喘患者
藥方:熟地黃12克、山藥18克、山茱萸14克、澤瀉10克、白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肉桂6克、附子5克。依個人體質加減比例調製之濃縮科學中藥粉,每日三次,每次三克。
加減:若有氣短、呼吸急促、吸氣困難,每日加胡桃肉0.5克、冬蟲夏草1克、五味子1克;精神疲憊乏力,每日加補骨脂0.5克、仙靈脾0.5克、鹿角粉0.5克、巴戟天0.5克;動則出汗氣喘,呼多吸少,每日加紫河車1克。(縮科學中藥粉)
針刺療法:腎脾兩虛之患者取穴腎俞、脾俞、關元,配用太蹊、足三里、中脘、志室等穴,行針以補法為主,背俞穴用溫針或針後加灸,每日一次,約廿分鐘,二日為一療程。另外,患者居家亦可隨時按摩位於手掌面,食指中指關節間指蹼下零點五公分的咳喘點及無名指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的肺點,都是抑制哮喘的有效方法。
11.高血壓病
藥方:生地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月有顯效。
12.病毒性心肌炎
藥方:生地30克,麥冬15克,蓮子心10克,蒲公英30克,黃精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13.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將生地90克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約1小時,濾出300毫升為1日量,1次或分2次服完;兒童酌情減量。一般療程12~50天,療效良好。
14.濕疹、尊麻疹、神經性皮炎
生地90克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1小時,過濾得300毫升藥液為1日量,1-2次服完。此法對濕疹療效尤著。
15.上消化道出血
以生地30份,大黃15份,黃連9份,黃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備用。用時取藥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鐘過濾,去渣涼服,每天2次,重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一般1個療程便能止血。
16.紅斑肢痛症
生地120克,黃芩60克;苦參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17.瘡癤
生地30克,新鮮瘦豬肉30克,加水適量同煮或蒸,待豬肉爛后,將藥、肉及湯頓服,亦可分幾次服完,每天1劑。對反復發作難愈的瘡癤,療效亦滿意。
18.腮腺炎
用生地15-30克,蚕豆7~14個(鮮干均可、去皮使用),食鹽1-2克,共入臼內搗爛后,攤散在塑料膜或樹葉上,貼于患處,外用紗布繃帶包扎,6~12小時換藥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飲,一般2~3天即可痊愈。
19.脫髮處方: 六味地黃丸加當歸養血湯
病症1:鬚髮早白兼面色黃,心情煩躁
處方:六味地黃丸或何首烏20克、大生地37.5克
用法:將藥材放入鍋內,加水煎茶,每日1劑,連續飲用3個月
病症2:鬚髮早白兼怕冷
處方: 黃耆 9克、何首烏 20克、六味地黃丸
用法: 將藥材放入鍋內,加水煎茶,送服六味地黃丸,連續飲用3個月。
十、地黃藥膳
1.地黃春卷
材料:熟地黃1錢,豆干2塊,紅蘿葡適量,冬菇3至5枚,金菇,粉絲各適量,芽菜4兩,春卷皮約10張。糖、鹽、油各適量。
做法:
1.冬菇浸軟切絲。豆干,紅蘿葡切絲。粉絲浸軟切段。金菇,芽菜洗淨去根蒂。熟地黃以適量水熬約四十五分鐘。
2. 熱紅油鑊,放冬菇爆炒一會,再加入豆干,紅蘿葡絲炒 勻,倒入地黃汁再炒一會,再名入其餘料及糖鹽,炒至水乾。
3.用做春卷方把炒好之材料包成春卷狀,放鍋內炸至金黃即成。食時可用生菜包著來吃。
療效:熟地黃味甘,性溫,有強壯補血之功效,含維生素C,對潤澤皮膚,貧血等均有療效。
2.當歸地黃燉麵筋 (可療經痛)
材料:麵筋半斤,當歸3錢,熟地黃3錢,杜仲3錢,川芎2錢,白芍3錢,大棗10粒。鹽,水各適量。
做法:麵筋洗淨切塊,放鍋中炸至金黃,盛起瀝油待涼。所有材料放燉鍋內,水加至淹蓋所有材料,同燉約一個半小時即成。
3.地黃酒---《本草綱目》黑髮內服處方
處方:鮮地黃適量。
用法:將鮮生地絞汁,加適量酒,與糯米飯拌和,盛瓷盆或瓦缸中,密封保暖。春夏3~7日,秋冬5~7日啟之。中有綠汁,乃地黃酒之「真英「,宜先飲之。其餘濾汁去渣,盛瓷瓶中密封備用。據稱,若在釀造時加入牛膝汁,其效更速。
功效:補虛弱,通血脈,變白髮。主治:陰血不足之白髮。
評介:地黃滋陰涼血補腎,酒通血脈,與之相合,補腎養血之效更增,「髮為血餘」,故能烏髮。
4.健脾胃藥膳─地黃粥
常常拉肚子、消化不好、身體柔弱,最好可以從飲食上來調養。地黃粥有健脾開胃、止腹瀉的功效,常吃可以改善小孩子柔弱的體質,讓小孩子長得健康茁壯。
主要材料:乾地黃1兩、山藥2兩、雞內金3錢、粳米10兩,白糖適量。
製作過程:
1.乾地黃、山藥洗淨後切段,加入一公升水煎成濃汁,濾出備用。
2.粳米加水煮粥,待水煮沸後加入藥汁和雞內金,熬成粥。
3.粥熬好以後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材料功效:
1.乾地黃:為生地黃加工後的乾製品,性涼味甘苦,有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等作用。
2.山藥:性平味甘,有補益強壯、潤肺止咳、補腎健脾功效,常服能健脾胃。
3.雞內金:性平味甘,能消積滯、健脾胃,內含大量胃消化酵素,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4.粳米:性平味甘,能補胃氣,長肌肉。
地黃粥甘甜爽口,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對腸胃虛弱所致的小兒消化不良、腹瀉、食慾不振最具療效。小朋友常吃能健脾開胃、強壯身體,可改善虛弱體質。(本節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