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進展
2021-05-14
508
柴胡為繖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之乾燥根。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症。
柴胡中化學成分包括皂苷類、多醣類、黃酮類、固醇類、揮發油、香豆素類、多元醇、木脂素類、色氨酸、腺苷、尿苷、油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皂苷類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如柴胡皂苷a、b、c、d和f等,臺灣中藥典規定柴胡藥材中柴胡皂苷a (Saikosaponin a)、柴胡皂苷c (Saikosaponin c)和柴胡皂苷d (Saikosaponin d)之總和不得少於0.8%。多醣類成分稱為柴胡多醣,主要含有木糖(Xyl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Rabin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半乳糖(Galactose)和葡萄糖(Glucose)等。柴胡中另含有黃酮類物質,主要為蘆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
藥理研究顯示柴胡具有抗炎、中樞神經抑制、鎮痛、鎮咳、護肝、免疫調節、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臨床上柴胡應用很廣,可單用或與其他藥材配伍以防治感冒、發熱、咳嗽、支氣管哮喘、痘瘡、麻疹初起、瘧疾、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消化不良等)、代謝綜合症(糖尿病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頭暈、耳聾耳鳴、失眠、甲狀腺疾病、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乳房小葉增生、慢性盆腔炎、子宮脫垂以及更年期綜合症)、膽石症、口腔潰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胃下垂等病症。
參考文獻
- 林飛武、王自善、戎珍、田春雨、韓佳、賀偉麗、李曉、秦博、張燕歌、劉青、趙潤、劉佳,柴胡的藥理作用、化學成分及開發利用研究,亞太傳統醫藥,2020,16(10):202-205。
- 舒文將、姚昕利、陳宗遊、鄒蓉、唐健民,中藥柴胡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廣西科學院學報,2017,33(4):268-273。
- 林家冉、趙林華、邸莎、仝小林,柴胡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探究,吉林中醫藥,2019,39(4):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