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情緒困擾-中藥在人體研究中展現正向成效
2025-04-28
28 •
蔡允禎


順寧意研究新進展-人體試驗顯示改善失智症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症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老年人常見的腦部退化疾病。不僅影響記憶力和思考能力,也伴隨焦慮、躁動、攻擊性等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讓照護者身心俱疲。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並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因此,失智症患者往往需要仰賴家庭與社會的共同支持,透過多元照護方式,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延緩病情惡化,提升整體照護效能。近年來,隨著對整合照護需求的重視,越來越多醫療院所開設了中醫失智門診,為患者與家庭提供更多元、個人化的治療選擇,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醫療,打造更完整的照護體系。
順寧意是什麼?
順寧意是由順天堂藥廠製造的成藥(衛部成製字第016953號),源於古方「抑肝散」,由柴胡、甘草、川芎、當歸、白朮、茯苓及鈎藤等組成,具有「清肝熱」的功效,改善肝經虛熱、驚悸抽搐、嘔吐痰涎、腹脹少食與睡臥不安。科學研究指出,抑肝散可緩解失智症患者的焦慮、激動、幻覺等行為症狀,能降低照護者的心理壓力。然而各家藥廠在製程技術、原料來源及品質控管上可能存在差異,順天堂藥廠進一步投入「順寧意」之相關研究。由臺灣師範大學吳忠信教授團隊研究結果可知,順寧意具有神經保護作用與抗氧化能力,能降低果蠅阿茲海默症模型中的Aβ與Tau蛋白異常表現。為了更確實評估順寧意在人類失智症患者身上的療效與安全性,順天堂藥廠啟動人體研究計畫,希望透過科學數據驗證,為失智症的輔助治療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據。
順寧意人體研究進展
為瞭解順寧意在人體中的療效,順天堂藥廠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舜穀醫師合作,展開人體研究,探討順寧意對失智症患者精神與行為症狀的改善效果,以及對血液中Tau蛋白和Aβ42蛋白濃度的影響。研究團隊招募了21位失智症患者(其中20位完成研究),進行為期12週的順寧意治療。每位患者都定期接受精神症狀評估與抽血檢測,追蹤精神行為變化與血液中Tau與Aβ42蛋白濃度。
- 精神症狀大幅改善,總體精神症狀(NPI-Q)分數從46.5降至8.5。躁動行為、憂鬱症狀與異常行為也顯著下降,失智症行為病理學量表(BEHAVE-AD)、康乃爾失智者憂鬱量表 (CSDD)與躁動行為紀錄表 (CMAI) 量表之結果均具有統計顯著性。
- 認知功能測量(SPMSQ 量表)雖有些微改善,但變化不具統計顯著性。
- 血液Tau與Aβ42蛋白整體未顯著變化。
平均而言,這些血液生物標記未明顯下降,但起始Tau與Aβ42蛋白濃度較高的患者,治療後出現顯著下降趨勢,顯示順寧意可能對某些神經病變較嚴重者產生調節作用。
這項初步人體試驗結果顯示,順寧意能有效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精神與行為症狀,特別是在躁動、憂鬱與異常行為等,展現出明顯的療效。雖然目前尚未觀察到順寧意對大腦退化生物標記物(如Tau蛋白、Aβ42蛋白)整體濃度的顯著影響,但針對特定族群(例如起始Tau濃度較高的患者)仍可能具有潛在益處。未來,期望能透過更大規模、隨機對照設計的臨床研究,進一步驗證順寧意在神經保護與失智症病程控制上的應用潛力。
目前本研究成果正在投稿中,期待未來正式發表,為失智症治療領域提供更多新選擇。
註:疾病照護,請諮詢醫師或專業團隊,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延伸閱讀
References
https://w3.sunten.com.tw/herbalpackets/nervousness.php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3;33(5):600-607.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mentia
Biosensors (Basel). 2022;12(10):883.
Plants (Basel). 2022;11(4):572.
https://www.facebook.com/DrShunKu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