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
中藥科學新知
中藥研究匯編
中藥品質管制
必安研究成果
學術研究合作
實習成果發表
看文章
中醫藥常識
養生保健專欄
伴侶動物照護
醫藥法規訊息
專欄文章
特約文章
查藥材
解表藥
瀉下藥
清熱藥
利水滲濕藥
祛風濕藥
溫裏祛寒藥
芳香化濕藥
理氣藥
理血藥
補養藥
固澀藥(收斂藥)
安神藥
芳香開竅藥
熄風鎮痙藥
化痰止咳藥
消導藥
驅蟲藥
外用藥
找方劑
藥新聞
最新消息
媒體報導
新醫藥週刊
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逛藥園
查作者
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首頁
•
藥新聞
•
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藥新聞
最新消息
2023年
2024年
媒體報導
新醫藥週刊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歷史映記
賢達講壇
週刊年鑑
出版書籍
醫論醫話
共有64筆資料
排序方式
最舊到最新
最新到最舊
漢方對疑難症之治療 第二輯 – 癌腫篇
中國醫學對癌症之治療,其看法與現代醫學不同,中國醫學所重視者係搜求發病原因,即所謂「辨證求因」。
1979-06-01
62 •
# 許鴻源
# 書籍
# 漢方對疑難症之治療
# 癌腫篇
漢方對疑難症之治療 第一輯
本書是鑑於現代醫學對許多疑難症無法治療,故介紹中、西醫學對這類疾病之看法,發表於新醫藥週刊,自六十六年至六十七年刊載共六一篇,因各界之鼓勵、催促,遂先出版五十篇為第一輯。
1979-03-01
81 •
# 許鴻源
# 書籍
# 漢方對疑難症之治療
藥師在生藥開發世界的責任 許鴻源博士應邀請 赴韓特別講演全文
過去植物成分的研究,都注重其化學構造式,當然化學構造之研究甚重要,但站在藥劑師的立場,我們應以搜尋有效活性物質為本務。
1977-10-24
119 •
# 636期
# FAPA
# 韓國
# 藥師
# 許鴻源
臺灣藥用資源與中藥之研究﹙許鴻源教授國際學術講演集﹚
本書所收載資料,包含台灣的藥用資源硏究,及中藥的研究兩部分,均係作者自1968年起受邀在東南亞各地所發表的學術講演稿。
1977-10-01
101 •
# 許鴻源
# 書籍
# 臺灣藥用資源與中藥之研究
藥物出產辨
我國中醫藥家注重中藥材的原產地,一般稱「地道藥材」,吾等於從事比較藥材學之研究途中,發現陳仁山所著《藥物出產辨》,甚有參考價值。觀乎陳氏之自序知其經營藥業數十年,尤其留意地道出產,又遍訪諸親身採藥販藥之人,而將所得寶貴資料及經驗編著成此書。
1977-10-01
74 •
# 許鴻源
# 書籍
# 藥物出產辨
# 陳仁山
動物性中藥之研究
動物性中藥在歷代本草書中,《神農本草經》收載45種,明朝《本草綱目》收錄446種,清朝《本草綱目拾遺》收錄160種,除去重複者大約有五百餘種之多。本書係收載現代常用或偶而有用者共180種。
1977-06-01
85 •
# 許鴻源
# 書籍
# 動物性中藥之研究
中醫辨證綱要
現代醫學上許多的疑難症,例如西醫稱為風濕痛、神經痛、關節神經系疾患等,漢方名為厥病、痺病、痙病,中醫早已確立其證狀及治療方法。
1977-03-01
31 •
# 許鴻源
# 書籍
# 中醫辨證綱要
談整理中醫藥書籍之重要性
醫聖書極具偉大價值之故。先賢曾說,精通醫聖書,不但能醫傷寒雜病,亦可醫萬病,斷非虛言。凡得証的方,屢用屢驗。
1977-02-14
39 •
# 劉淦琳
# 中醫藥書籍
慶祝國醫節 兼談中醫藥同道當前努力的方向
全國中醫藥界為慶祝第四十六屆國醫節,凡我中醫藥同道不僅要努力研究中醫藥學術,以造福國民,更應致力於維護法治精神,發揚民族文化。
1976-03-15
72 •
# 552期
# 覃勤
# 國醫節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等舉辦學術講演大會 邀請日本名教授藤平健主講《傷寒論》所述發汗的意義
日本名教授藤平健博士主講:「《傷寒論》所述發汗的意義」、「漢方診斷基準之考察」。
1976-02-16
80 •
# 548期
# 藤平健
# 傷寒論
台北市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辦中國文化專題演講 陳紬藝教授主講中西醫學之比較
同樣療法和自然醫學只有一百多年歷史,而中國醫學有數千年之歷史,在內容上有很多值得他們參考之處。
1976-01-19
99 •
# 544期
# 陳紬藝
# 中西醫學之比較
# 自然醫學
團結奮鬥 發揚中醫 陸易公先生伉儷蒞臺
陸氏則以科學上就近取材的事物以答辯,終於贏得漂亮勝利的一仗,使得內華達州改變了兩百年來的立法,讓中醫在美執業合格化,針灸醫療合法化。
1976-01-05
83 •
# 542期
# 陸易公
# 郭家樑
# 針灸
# 中醫合法化
1
2
3
4
5
3/6
藥新聞
最新消息
2023年
2024年
媒體報導
新醫藥週刊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新醫藥週刊創刊60週年
歷史映記
賢達講壇
週刊年鑑
出版書籍
醫論醫話
順寧意
平安防禦飲
清冠一號
Copyright © 2022 財團法人 台灣必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