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
2021-08-15 531
衛生福利部與台北醫學大學攜手打造「2021中藥本草文化節」,自11/27起在迪化商圈熱鬧展開,全球因為新冠肺炎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中藥也成為抗疫的重要良方,故而選在藥材重要集散地迪化街,藉由藥香舒緩所有人的心靈。
最令新手媽媽煩惱的就是哺乳的問題,除了乳量無法跟上寶寶的速度外,乳房甚至出現硬塊,疼痛不已。
2021-12-15 521

腎是沉默而且容易受傷害的器官。
2024-05-01 336 •   
# 2778期  

數碼中藥資料的網上標本館,也是全球首次利用攝影測量法製作可溯源的中藥標本3D圖像,為民眾和中醫藥業人士提供全面、便捷和準確的中藥資訊。
2024-04-15 369 •   
# 2777期  

中醫能幫助癌患減輕放、化療及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也能加快手術後康復,並提高存活率及降低癌症復發和轉移。

帶狀皰疹若侵犯到臉部、三叉神經、顏面神經、臀部周圍薦椎神經範圍,恐造成角膜炎、結膜炎、視網膜病變、大小便失禁、甚至併發腦膜炎的危險。
2024-04-15 277 •   
# 2777期  

雷射針灸無痛、安全及非侵入性的特點使兒童接受度較高,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發展遲緩孩童治療上。
2024-04-15 431 •   
# 2777期  

受到飲食西化及環境荷爾蒙影響,我國兒童性早熟的比例逐漸增加,且女孩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孩。
2024-04-15 795 •   
# 2777期  

門診中約有三成不孕症患者存在子宮內膜異位問題,中醫治療,能在不影響月經的狀況下提升受孕機率,並減少激素使用。

化療雖然可以殺死惡性腫瘤細胞,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適反應,例如噁心、嘔吐等。其中,手腳麻木成為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屬於「化療引起之周圍神經病變(CIPN)」。

因為行動不便而無法定期就醫的患者,例如中風、癌症、失智、帕金森氏症等,在這些情況下,可申請中醫居家醫療,由醫生到宅評估病況。

50歲詹先生洗澡時左手感覺不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睡醒來發現臉的感覺異常而至醫院急診,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
2024-04-01 278 •   
# 2776期  

據衛福部統計,肩頸酸痛患病率約55%,超過半數的人在一生中曾有過肩頸酸痛的經驗。
2024-04-01 378 •   
# 2776期  

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民眾可透過疾管署「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以所在縣市及抗蛇毒血清種類為篩選條件,瞭解鄰近醫療院所聯繫方式及儲備抗蛇毒血清的情形,以利緊急救護需求。
2024-04-01 276 •   
# 27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