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週刊

首頁藥新聞新醫藥週刊
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
2021-08-15 538
衛生福利部與台北醫學大學攜手打造「2021中藥本草文化節」,自11/27起在迪化商圈熱鬧展開,全球因為新冠肺炎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中藥也成為抗疫的重要良方,故而選在藥材重要集散地迪化街,藉由藥香舒緩所有人的心靈。
最令新手媽媽煩惱的就是哺乳的問題,除了乳量無法跟上寶寶的速度外,乳房甚至出現硬塊,疼痛不已。
2021-12-15 528

甲狀腺功能低下婦女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穩定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中醫在這方面可以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2021-11-15 388 •   
# 2719期  

乾燥綜合症是複雜的自體免疫風濕疾病,好發族群為40至50歲女性,常見為口乾舌燥、口水減少、眼睛乾澀等。
2021-11-15 673 •   
# 2719期  

食藥署提醒,紅麴、銀杏葉等產品容易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若未經專業評估就食用,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最新臨床研究顯示,清冠一號對於新冠變異株也有良好的療效。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以生物材料攜帶當歸西藥開發治療腦癌新藥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如今再開發奈米當歸西藥鼻噴劑,初步發現相對於口服可增加腦部十倍的量。
2021-11-01 530 •   
# 2718期  

50歲的王小姐,左側鼻孔的鼻水就像打開的水龍頭狂洩不止,原以為只是鼻子過敏,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滴滴答答流不停的不是鼻水,竟是腦脊髓液!
2021-11-01 678 •   
# 2718期  

生產除了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也讓產婦本身角色變得更多元,坐月子不但是身體的調養修復,也是對於多重角色的適應期。

中藥紅麴對於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升高的病患均有良好的效果。對比於西藥,紅麴具有幾乎零副作用,還有抗癌、降血壓等優勢。
2021-11-01 535 •   
# 2718期  

薄荷棒、薄荷鼻吸劑同時會對鼻黏膜產生刺激,導致鼻黏膜充血,進而降低鼻子呼吸的氣流量,長期使用可能使鼻塞問題更惡化。
2021-11-01 545 •   
# 2718期  

中醫應用在孕產婦由來已久,最常見的就是處理孕期初期的噁心反胃甚至嘔吐,選用紫蘇梗、薑半夏、陳皮、竹如等藥材。

癌症的年年攀升,以及治療的進步發達,已經使得癌症幾乎要成為一種慢性病。
2021-10-15 586 •   
# 2717期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設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包含藥品及醫療器材之不良反應的通報作業。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也適用於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