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

首頁搜尋結果

過年放假窩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長時間低頭、維持相同姿勢,可能導致下巴緊繃、頭頸僵硬、視力模糊、頭痛、眩暈、手麻,甚至影響精神狀態。

中醫師提供安神降火小妙招,在與親友歡度佳節之餘,也能保養自身健康。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優勢在於副作用少、可舒緩情緒壓力、降低復發率,並根據患者體質標本同治,有助於根治病症。

藉由針灸、中藥、整脊、按摩手法等方式來延緩腎衰竭,同時治療水腫、各種疼痛、皮膚搔癢、焦慮、失眠等併發症。
2024-11-15 117 •    # 2791期  

餘震不斷!讓許多民眾感到焦慮,甚至輾轉難眠,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分享透過穴位按摩,來幫助大家安心寧神。
2024-05-15 309 •    # 2779期  

最近氣溫驟降,早晚溫差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會增加眩暈的發生。
2024-01-15 405 •    # 2771期  

前NBA球星日前在IG貼出按摩師幫針灸的照片,因該按摩師並非醫事人員,而引發爭議。
2023-05-01 453 •    # 2754期  

春季是陽氣升發之季,天氣會慢慢回溫,萬物復甦,是生長發育的好時機。
2023-04-15 370 •    # 2753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自 2/20日起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大家最關心的是如何調整免疫系統,預防病邪感染。
2023-03-01 501 •    # 2750期  

尾牙、過年、春酒吃不停,暴飲暴食之下,小心胃腸生「氣」。
2023-02-15 470 •    # 2749期  

天冷時保健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腸胃保護與保暖體溫。
2023-01-15 561 •    # 2747期  

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

每年冬季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冬天人體適應能力差,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人年,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疾病等症狀,又容易誘發心肌梗塞。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故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由「肺」著手。

在臺灣,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近十年來逐漸提升,幾乎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深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中醫看子宮內膜異位,視為一種「瘀證」,中醫可改善腹腔循環,調節免疫系統,防止經血逆流,降低發炎情形。

足底筋膜炎在中醫歸為足痛、跟痛,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隱形缺氧猝死病例增多,引發大眾關注!

在疫情三級警戒後,原有的運動休閒習慣突然中止,對於生理適應力比較差人造成影響,主要表現在腸胃機能上。
2021-08-15 521 •    # 2713期  

按摩主要是透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及組織間的代謝,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
2021-05-01 550 •    # 2706期  

新的一年開始,北市聯醫中醫師陳慈玉提供幾個祛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身體、心靈的除舊布新。
2021-03-01 506 •    # 2702期  

中醫藉由了解病人的體質,對症下藥來對抗其體質容易感染的邪氣,培養體內的元氣,同時提升免疫力,是中醫治療感冒的優勢。
2021-02-15 507 •    # 2701期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衍生許多眼睛不適症狀,例如出現乾澀、疲倦、眼壓高、飛蚊症等,要保護好靈魂之窗,如何有效「護眼」?
2021-02-01 544 •    # 2700期  

肩頸酸痛原因不外乎是長期處在不正確姿勢下,加上壓力大而引起肩頸部位肌肉發炎、疲勞、韌帶拉傷所致,導致頸椎提早退化。
2021-01-15 523 •    # 26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