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膚搔癢,常讓許中老年人睡不著覺,如果動手抓癢,又容易造成皮膚發炎或細菌感染。中醫師表示,冬季皮膚搔癢,除了要避免刺激因子之外,也可經由中醫藥膳調理。
本屆國醫節暨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成功搭建了中醫藥國際交流與發展的平台,透過AI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為傳統醫學帶來新契機。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陳立夫先生強調中西醫療合作成功,將是最完整醫療,增進人類健康必大貢獻。適逢新醫藥週刊創刊六十年及第95屆國醫節大會,茲將陳立夫先生於第40屆和第43屆國醫節賀詞全文刊載,以緬懷陳立夫先生對於中醫藥發展之研精覃思、遠見卓識。
衛福部、外交部、立法院衞環委員會偕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簡稱全中聯)以及多名中醫界人士於1/14在立法院召開「推動中醫醫療外交促進中醫藥全球化座談會」
衛福部中醫藥司邀集中醫藥相關團體,研商「中藥或生藥相關學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之可行性」。
臺印雙邊於6月24日,共同簽署一份於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設立阿育吠陀講座教授之瞭解備忘錄。
行政院長陳建仁3/17日出席第94屆國醫節慶祝大會致詞表示,繼續營造我國中醫藥優質服務及產業環境,促進整體中醫藥的永續發展。
嘉大積極串連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各大醫學中心及雲嘉地區教學醫院之醫研能量,朝設立中醫學系目標努力。
嘉義大學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1/3於嘉大蘭潭校區簽訂合作備忘錄,藉由彼此緊密合作培植中醫藥專業人才。
中醫博覽嘉年華會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舉辦闖關活動,使民眾都能透過遊戲讓中醫藥知識及養生觀念向下扎根。
由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申請成立「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中醫實力。
第93屆國醫節暨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在3/11~12日舉辦,有1900位中醫師出席現場,海外參加視訊有300位,來自美、加、紐、澳、歐洲、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港澳等12個國家和地區。
臺灣必安研究所官網將於明年一月更新改版,加入新醫藥週刊內容,以更適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方式呈現,歡迎長期關心中醫藥文化發展,認同臺灣必安研究所與新醫藥週刊經營理念的舊雨新知,於明年新官網上線後持續給予鼓勵與支持,並歡迎提供建議,發表文章,為傳統醫學的承啟教育一齊努力。
清冠二號則是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從輕症轉重症後之治療需求調整而成,適危重症患者,目的在積極治療以截斷病勢,以緩解呼吸窘迫與心肺衰竭。
清冠二號治療組僅7人死亡(5.69%),顯著降低74%死亡率。
香港浸會大學進行一項調查顯示,六成半受訪者會服用中藥或涼茶來預防流感,近九成認為中醫藥可治療流感。
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不分年齡都可以飲用,醫師提醒,由於防疫茶是用來提升免疫力,因此病毒性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患者則不宜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肯定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並鼓勵會員國考慮使用中西醫結合整模式。
衛生福利部舉辦中醫藥發展獎勵第一屆玉階獎頒獎典禮,順天堂藥廠引進新技術精進中藥製藥品質管理,拓展台灣中藥品牌行銷國際榮獲「領航貢獻獎」。
兩岸中醫藥名師對話論壇12/23日在台北、北京兩地透過網路直播,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主題,邀請兩岸中醫藥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分享中醫抗疫經驗。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以生物材料攜帶當歸西藥開發治療腦癌新藥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如今再開發奈米當歸西藥鼻噴劑,初步發現相對於口服可增加腦部十倍的量。
把握每年暑季「三伏契機」調理免疫力,利用中醫防未病的優勢,打造自己的健康防護罩。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提供防疫茶處方有益氣護衛、固表防疫的效用。
網路平台傳播「台灣冠清一號,專治任何武漢新冠病毒,與變異新冠都沒問題」一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表示,這是一個惡意的錯誤訊息!
順天堂藥廠於一九六五年出版新醫藥週刊,然限於版面,難針對特定議題深入報導、特殊題材完整陳述。因此出版《順天醫藥》,期補前述缺憾。
醫聖書極具偉大價值之故。先賢曾說,精通醫聖書,不但能醫傷寒雜病,亦可醫萬病,斷非虛言。凡得証的方,屢用屢驗。
全國中醫藥界為慶祝第四十六屆國醫節,凡我中醫藥同道不僅要努力研究中醫藥學術,以造福國民,更應致力於維護法治精神,發揚民族文化。
中醫藥在我國內有關中文著作雖多,大部分過於專門或深奧難懂,有鑑於此,編集較容易瞭解之《中國醫藥概念》,使一般人及外國人也容易瞭解中醫藥之真髓。
臺灣醫學會會長杜聰明博士,在最近舉行的該會第廿三屆年會,建議創設中國醫藥研究中心以來,這些日子,各方響應頗爲熱烈。不僅大多數中醫師非常贊成,而且西醫師等也十分支持。
時代日益進步,科學昌明,中醫藥界更不能以原有成就為滿足,中醫藥界亦應步入科學化之階段,方能配合時代之要求。
長倉音藏首先創製漢方濃縮製劑方式,為使有意研究中藥科學化製劑的學者,增加明瞭及得以研究的捷徑,特將長倉音藏所著《中藥的科學化製劑》翻成中文,以供學習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