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希望能解決民眾久咳不癒的困擾。
中醫有「冬病夏治」的觀念,為了增強抵抗力,會在夏天最熱的三伏天敷貼「三伏貼」,加強體內的代謝循環,改善呼吸道疾病,也可協助新冠確診者康復後身體的調養。
中醫善長調理體質、補足現代醫學尚未解決的謎團。面對因人而異、各種不同的長新冠、後遺症,根據體質辨證,給予個人化的對應藥物,以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一項長新冠研究,發現超過七成患者於確診五個月後仍然患有最少一種長新冠徵狀,更有12%出現生殖系統徵狀,包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
疾管署公布統計,目前約有205萬之兒童、青少年已感染過新冠病毒,疫情高峰過後,除了需面對新冠感染後造成的後遺症與長新冠症後群之外,如今還需面臨免疫力的「負債海嘯」。
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及恢復身體功能,中醫藥亦有優勢。
新冠肺炎除了對肺部有影響之外,還會侵犯免疫系統,即使症狀消失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後疫情時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更是左右能否踏穩解放後社會的重要關鍵因素。
長新冠病人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中醫師以辨證論治方式,透過用藥與針灸,降低後遺症發生率與縮短影響時間。
確診新冠肺炎後,雖然快篩已呈陰性,還老是覺得身體怪怪的,出現倦怠無力、喘、睡不著、皮膚癢、掉髮或喉嚨有痰,可能就是新冠肺炎後遺症。
今年春季新冠omicron疫情席捲全台,至今全國已超過300萬人確診過,多數確診者解除隔離後,產生多種後遺症。
自從國內疫情爆發以來,輕症及無症狀者占99.5%左右,每天還是有不少解除隔離後症狀未改善,或者出現新症狀的病人到醫院求診。
七十歲的吳阿姨確診新冠肺炎後,不僅容易咳嗽,也時常胸悶易喘,而更驚人的是,在一週內體重驟減10公斤,出現肌少症現象。
國內外研究及病例皆陸續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皆有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
許多罹患新冠肺炎的兒童受長新冠後遺症困擾,如持續咳嗽、喘、胸痛、疲勞、焦慮、失眠等,部份長新冠臨床症狀跟自律神經失調、過敏等疾病很類似,需由醫師診斷給予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約有10-20%在恢復過程中會有長期的影響,稱為後新冠症候群(Post-COVID Conditions)或長新冠(Long COVID)。
長新冠相關症狀除了可以透過中藥、針灸的方式調理,也可以藉由食療、穴位按摩、導引復健等方式加強療效。
染疫後因為肺部受到病毒的侵害,造成肺部損傷,組織修復後產生較厚的組織,此時可以透過養肺來增加肺部機能。
染疫後在焦慮壓力下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若上述症狀持續存在2個月以上,那就可能屬於長新冠症候群患者。
不少染疫後康復的民眾有久咳不止的情形,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長新冠症目前雖然仍未有公認的診斷標準,但其症狀繁雜多變,比較常見的症狀有疲倦、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咳嗽。
中醫認為不同的體質得到不一樣的疾病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區分體質治療「長新冠」效果最佳。
長新冠是因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的陰陽氣血尚未完全恢復,而表現出各種虛勞的病徵。
根據中西醫會診住院病人的初步統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因其感染病毒的變異株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在長新冠的處理上,中醫藥有明顯的優勢,透過用藥與針灸,讓病人因為染疫過程所造成的五臟六腑損害,獲得明顯改善。
新冠肺炎已延燒兩年多,有不少染疫康復者,持續出現染疫時的症狀如疲倦、喘、呼吸急促、心悸、腦霧等倍受困擾。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隨著Omicron延燒,政府鼓勵國人積極施打疫苗,即便是打到第三劑,民眾不免還是擔憂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新冠病毒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
近來國內外研究及病例皆陸續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皆有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這些器官的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
確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康復解隔離後因為持續有咽癢、咽喉不適,咳嗽的症狀,中醫師開立清肺飲,患者咽癢咽乾很少發作以外,一年多來未曾感冒。